時已入冬,台灣卻迎來颱風侵襲,突顯極端氣候已成新常態。面對環境劇變與淨零轉型壓力,國立中山大學14 日揭牌成立「永續發展辦公室」,以跨域整合與科學治理推動校務永續,展現大學在氣候風險下的社會責任與前瞻作為。
校長李志鵬表示,極端天候愈加頻繁,顯示環境變遷迫在眉睫。此次11月颱風即為警訊,大自然正透過異常氣候提醒人類反思發展模式。他指出,中山大學早在十多年前即從環境、社會與治理(ESG)三面向推動永續,不僅進行校園節能、建置綠建築,也關注社會公平與制度創新,並於2020年獲「國家永續發展獎」肯定。
為深化治理效能,學校於今年 6 月校務會議通過成立校級「永續發展辦公室」,統合永續報告、重大議題調查、績效揭露等工作,支援策略制定與推動行動。副校長兼永續長郭志文表示,辦公室是校內推動永續治理的中樞,承接過去社會實踐與發展研究中心(USR)成果,也將串聯校友與地方資源。
揭牌儀式同步發表全新識別 LOGO,象徵永續四大構面:紅色代表產學創新,黃色象徵社會同理,藍色代表海洋責任,綠色則意指自然與環保。未來將透過課程設計、活動倡議與跨界合作,讓永續不只是口號,而成為全校文化的一部分。
中山大學也設定2048年達成「碳中和」校園願景,與2050國家淨零策略接軌。辦公室將結合學術優勢與南部在地需求,協助區域產業與社會完成轉型。活動中並邀請台師大名譽教授張子超分享全球大學永續評比趨勢,強調高教機構須以系統性作為,回應氣候變遷與社會挑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