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首款人形機器人 AIdol,日前(11/11)在莫斯科首次公開亮相,原本被視為展示國家科技實力的重大場合,卻在登台短短數秒內重心失衡摔倒,全場觀眾目睹意外瞬間,引發全球網路熱議,凸顯俄羅斯在與美國、中國等機器人與 AI 強國競爭中的技術落後。
公開亮相短短數秒摔倒 全場尷尬爆表
據《財星》(Fortune)報導,AIdol在莫斯科亞羅維特會議中心(Yarovit Hall Congress Center)的科技展首次登場,由兩名工作人員陪同,隨著電影《洛基》主題曲《Gonna Fly Now》走上舞台並向觀眾揮手。不料走出幾步便重心不穩摔倒,現場氣氛頓時尷尬,工作人員隨即用黑布覆蓋機器人,並將其抬離舞台,迫使展示提前收場。
製造AIdol的新創公司Idol執行長維圖欣(Vladimir Vitukhin)表示,摔倒可能因立體攝影機對光線敏感,導致校準問題,也不排除電壓故障等其他系統因素。他指出:「這是即時學習,好的錯誤轉化為知識,壞的錯誤則轉化為經驗。希望這次事件能成為寶貴經驗。」
在工作人員協助下,AIdol隨後重新上台,成功保持直立,先前摔倒後並未受損。
俄羅斯機器人落後 全球競爭壓力大
科技媒體TechRadar記者烏蘭諾夫(Lance Ulanoff)指出,AIdol的表現顯示俄羅斯在人形機器人領域仍遠遠落後。他分析,美國已有特斯拉 Optimus、Figure 03、波士頓動力(Boston Dynamics)Atlas 等高度成熟的機器人,能行走、跳舞、翻滾,甚至處理家務,而 AIdol連基本步行與揮手都不穩定,研發水準仍有巨大差距。
烏蘭諾夫補充,AIdol似乎缺乏足夠訓練,才會在公開展示中失誤,「影片爆紅不只是因為摔倒本身,而是團隊用布幕遮擋的荒誕反應,使整場展示更顯尷尬。」
零件與技術受限 機器人產業面臨挑戰
公司介紹指出,AIdol設計有三大功能:行走、物體操作和與人互動,可自主運行最長六小時,其臉部可表達至少12種基本情感和數百種微表情,均透過靈活矽膠皮膚實現,所有系統可離線運作。
目前零件中77%為俄羅斯製造,量產時計畫提高至93%。然而,受西方制裁影響,俄羅斯難以取得先進電子設備、半導體零件及其他核心技術,國際製造商撤出市場,也造成零組件短缺與工程人才流失,讓當地機器人產業面臨不小挑戰。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