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外籍院士的搜尋結果,共16筆
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中研院院士楊振寧因病逝世,享耆壽103歲。中研院於今(18)日表示,楊院士與台灣學術界交流頻繁,於1986年首次以院士身分參加中研院院士會議,他畢生致力科學研究與教育工作,其卓越的學術成就與治學精神,將永遠受世人緬懷,足為後人典範。
據澎湃新聞報導,8月1日至7日,受中共黨中央、大陸國務院邀請,60位來自高科技領域、哲學社會科學領域專家和基礎研究領域青年人才等齊聚渤海之濱,參加北戴河休假活動。本次休假活動以「建功新時代」為主題,旨在勉勵專家們感懷山河壯美、厚植家國情懷,矢志報國、埋頭苦幹,奮力攀登新高峰、續寫時代新篇章。
據中國教育在線報導,4月30日,美國國家科學院公佈了新當選的院士和外籍院士。此次共計120名院士和30名外籍院士當選。諾獎得主、中國中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屠呦呦教授當選外籍院士。到現在為止,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共有2662名院士,556名外籍院士。
美國總統川普授權美國科技富豪馬斯克成立政府效率部(DOGE)以來,美國聯邦科研機構經歷一系列前所未有的衝擊。前中國疾控中心主任高福近日接受陸媒採訪時直言,川普和馬斯克很多做法是反科學的;更批評馬斯克講話完全不像科學家,發表非常不負責的言論,如果繼續這麼下去,未來可能會給世界帶來災難。
為增進學術交流,提升教學及研究各項計畫合作發展,龍華科技大學與日本東北大學陳・今野研究室正式簽訂合作備忘錄,期能強化國際學術研究交流與產學合作,共同推動科技發展創新,並分享產業技術與實務資訊,以培育產業相關技術人才。
1月3日,世界華人數學家聯盟2024年會在上海復旦大學開幕。據觀察者網引述香港《南華早報》報導,開幕式上,頂級美籍華裔數學家、北京清華大學求真書院院長丘成桐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到2030年,中國本土培養的一代數學家將會成為該領域的全球領導者。
中國農業大學8月30日舉辦2024年新生開學典禮,據該校官微消息,中國農業大學校長孫其信在講話中透露,大陸水稻育種專家,有「雜交水稻之父」的袁隆平孫女,今年也來到了中國農業大學,成為2024級的新生之一。
澎湃新聞10日報導,享譽全球物理學家、諾貝爾獎得主、中國大陸科學院外籍院士李政道,於當地時間8月4日凌晨在美國舊金山家中辭世,享年97周歲。李政道是20世紀最偉大物理學家之一,為中國發展殫精竭慮,作出卓越貢獻。
1948年,中國著名作家錢鍾書在《談藝錄》序中寫下這樣一句話:「東海西海,心理攸同。」那一年,後來成為北京大學燕京學堂礪德講席教授、歐洲科學院外籍院士、國際比較文學學會榮譽主席的張隆溪剛剛出生不久。多年後,張隆溪成了錢鍾書的得意門生,並與之相交甚篤。今天的他,早已是享譽國際的學者,每每談起西方文化以及西方漢學時,仍常以錢鍾書的這句話開頭。
根據《東網》報導,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李政道教授,因病醫治無效,於美國時間8月4日在舊金山逝世,享耆壽98歲。
歐洲分子生物組織(European Molecular Biology Organization, 英文簡稱EMBO)於9日晚間公布2024年院士名單,中央研究院廖俊智院長獲選外籍院士(Associate Member)殊榮。今年共有20位來自歐洲以外的學者獲此榮銜,廖院長將於今年10月赴德國海德堡(Heidelberg)參加授證典禮。
澎湃新聞8日報導,到底是學術榮譽還是商業交易?連日來,「歐洲自然科學院院士」的含金量,引發大陸輿論質疑。有媒體調查後指出,這個「歐洲自然科學院」,雖然號稱由歐洲多國科學家組織成立,但大陸國內有多位教授都被披露,曾收到有關參選該院院士的邀請函,聲稱付40-1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合新台幣176-440萬元)服務費,就能增選成功,有的則表示「18萬包過」。
國際級數學獎項「菲爾茲獎」首位華人得主、著名數學家丘成桐近日做客大陸華中科技大學,直指大陸現今數學還沒有達到美國20世紀40年代的水準。他批評,中國大陸誘導學者做學問的方法太過注重於物質的獎勵,因循守舊,年輕人不敢去做最前沿的學問。
台大椰林講座第5場於1日邀請國際知名生物化學專家,同時也是2004年諾貝爾化學奬得主亞倫.切哈諾沃教授專題演講,說明生化技術的發展如何帶動醫藥研究的第3次革命,以及未來個體化醫療與個人隱私之間的潛在挑戰。
微信公眾號北京「清華大學」消息,國際力學、材料和工程科學領域頂級專家,美國科學院院士、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人文與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英國皇家學會院士、德國國家科學院院士、歐洲科學院院士,前後獲得國際固體力學最高榮譽希爾獎(Hill Prize)、國際應用力學最高獎鐵木辛柯獎(Timoshenko Medal)、美國機械工程師學會獎章(ASME Medal)等國際頂級榮譽獎項,也是國際力學領域唯一同時獲得以上三大榮譽的科學家高華健,正式成為北京清華大學講席教授。
培養無數領袖人才,半導體產業「一代宗師」施敏日前辭世,享壽87歲。施敏於陽明交大任教逾30年,校方發文緬懷施敏在半導體、IC產業的卓越貢獻,培養無數領袖人才,其著作《半導體元件物理學》更是全球積體電路領域入門的經典書籍,曾被翻譯成6種語言,發行超過300萬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