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少量多次的搜尋結果,共37筆
非洲豬瘟中央災害應變中心於5日宣布,自6日中午12時起開放活豬運送,並於7日恢復豬隻拍賣、屠宰與屠體運送。桃園市環保局表示,桃園市足夠處理目前廚餘的量能,15日後生質能中心可從原來每日處理100公噸廚餘,提升至135公噸,同時呼籲民眾落實廚餘分類,以免損壞設備、影響廚餘再利用效能。
全家便利商店(5903)透過「品牌多元」、「規格多選」、「虛實購買」三大策略,帶動生鮮雞蛋業績逐年成長,年銷售規模已突破億元,此次率先推出自有品牌「牧場直送生食鮮蛋」,搶攻小家戶「蛋蛋商機」。
不良的飲食與生活習慣,都會導致血壓升高,影響健康。醫師劉博仁指出,一位愛吃重口味食物的患者被檢查出有輕微高血壓,靠著嚴格落實飲食、運動與心態管理,幾周後回來追蹤,血壓已恢復到正常範圍,不需要吃藥了。
多喝水有益健康,但喝對時機點更重要,一位日飲3000毫升水的養生女子,因常在睡前喝上一大杯,導致頻繁夜尿,白天精神差。醫師劉博仁表示,喝水方式不對,除了頻尿導致睡眠品質下降外,還可能因補充不足引發泌尿道感染、腦血管疾病,補水應少量多次、掌握時機,而非等到口渴才喝水。
青光眼被稱為視力小偷,是一種可能讓人逐漸失明的疾病。眼科醫師呂大文表示,青光眼患者除要定期追蹤外,平日要避免熬夜、做憋氣動作、避免吃過油食物與控制好血糖,以免誘發出血性青光眼,失明機率是百分之百,另也不可以大口灌水,以免眼壓飆高,讓病情惡化。
一名36歲的男子,沒有慢性疾病,但連續兩年的夏天,都因血尿、左腰疼痛,半夜叫救護車到醫院急診,兩次都是左側輸尿管結石阻塞造成疼痛,第一次在接受止痛藥及多喝水後,隔天排出結石,第二次則在接受體外震波打碎結石才排出。醫師提醒,泌尿道結石復發率可高達7成,應定期追蹤,平日多吃含檸檬、柑橘等含檸檬酸水果,則有助降低結石形成機會。
一年中最炎熱的節氣「大暑」將於7月22日21時30分到來,陽氣達到高峰。名門命理教育協會會理事長、命理師楊登嵙提醒,鼠、牛、蛇、馬4生肖在此期間要關照身體,多加留意作息與飲食,建議多吃三瓜三湯,調養身心、消暑保健又開運。
正值酷暑,有些國家甚至熱浪來襲,令居民苦不堪言。夏天無論在室外或是待在未開空調的室內,皆要嚴防「脫水」,不但會流失水分還會流失電解質,造成身體無法運作!醫學博士Sanjay Ponkshe提醒,嬰幼兒、老人及運動時,預防脫水的方式不盡相同。
多喝水有助預防結石形成,但如果喝水方式錯誤,腎結石還是會找上門。醫師曲元正指出,有上班族不能理解,自己日飲2公升以上的水,為何還是長了腎結石,但其實預防的關鍵不是看喝水總量,而是在於水分攝取的頻率與均衡程度,如果是一次性大量飲水,腎臟會快速排出多餘水分,尿液短暫稀釋後又回到濃縮狀態,就容易造成結石,應少量多次補充,並小口慢喝,也不要等口渴才喝水,更別一次猛灌。
野戰急造縱火兵器訓練為化學兵中專業項目之一,具高風險危安,每位官兵在強化自身本職學能,更需熟稔作業程序。陸軍33化學兵群煙幕營煙2連煙幕班班長陳廷翰上士表示,綑綁爆藥及電雷管具有極高的風險,在縱火組擔任操作手必需取得「野戰急造縱火兵器訓練班」及「爆破基礎訓練班」的專長,具備縱火及爆破的知識後,才能正式成為一名合格的操作手。
大陸湖南一名35歲女子楊曉麗(化名)懷有雙胞胎,日前出現早產徵兆,緊急剖腹產後發現,雙胞胎膚色竟然形成一紅一白的明顯對比,醫護人員意識到很可能是「雙胎輸血症候群」,立刻為兩名寶寶進行急救,隨後轉入新生兒科接受後續搶救治療。
高雄美術館戶外作品、德國藝術家渥夫・施珮滿(Ulf Strippelmann)所創作《對話!?對立!?》近期竟遭不明人士塗鴉破壞,上頭有奇特塗鴉外,還疑似簽名「陳聖X」,園方獲悉後立即請修復師處理,但恐無法完全去除塗鴉痕跡。網友則怒批「沒水準」、「超丟臉」。
許多人都有過被靜電電到的經驗,小心太常發生恐是健康在拉警報。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指出,包括缺氧、飲水不足、皮膚乾燥、急性腸胃炎、大面積燒燙傷,以及糖尿病,都可能導致靜電情況發生,值得特別注意。
台灣醫療科技展健康講座日前在台北市南港展覽館舉行,匯集各大醫院設展介紹醫療資訊,花蓮慈濟醫院骨科部副主任醫師葉光庭指出,保衛骨骼關節首要之務就是「保密防跌」,保持骨質密度,飲食均衡之外,生活中要有適當的運動對抗肌少症,同時遠離菸酒檳榔壞習慣;足夠的鈣質、維生素D與蛋白質是骨骼健康的關鍵,骨骼健康也可以降低跌倒風險。
許多人都有夜尿的困擾,尤其隨著年齡增長,發生率越高。對此,醫師表示,若長期夜間睡眠過程中起來排尿超過2次以上,就應盡快就醫檢查。而夜尿成因多元,包括飲水過多、攝取咖啡因和酒精、膀胱容量減少、抗利尿激素不足、泌尿道感染,甚至可能與糖尿病等疾病相關。
全台推估有720萬人面臨夜尿困擾,尤其好發於中、老年男性,40歲以上盛行率達4成。醫師指出,不少民眾以為夜尿是單純老化,透過調整飲食或生活習慣能改善,甚至輕信食補、按摩穴位等偏方,事實上夜尿症多為大腦荷爾蒙抗利尿激素分泌不足,應立即至泌尿科就醫,並透過日常3招緩解夜尿。
冬天到了,不少民眾都是「靜電專業戶」,可能摸個門把就被電到。對此,營養師高敏敏提醒,靜電有可能是健康警訊,6種人相對容易發生該情況,喝足水量、補充含水量高的蔬菜水果以及少吃利尿食物,有助於減少靜電發生。
全台720萬人有「夜尿」困擾!不少民眾晚上常睡到一半起床如廁,夜尿症好發於中年及老年男性,40歲以上盛行率近4成、80歲以上更高達8成。醫師提醒,夜尿不僅影響睡眠品質,更會增加癌症、心血管等慢性疾病風險,民眾不應輕信網路偏方,記得及時尋求泌尿科協助。
天氣熱運動完,最想灌冰水,卻又擔心傷身體。對此,營養師楊哲雄表示,目前並沒有足夠的證據,能證明喝冰水會傷身,相反地,運動喝冰水,具有緩解疲勞、提升運動耐力、延緩核心溫度升高、降低心率等好處,但提醒若為心臟或腦血管疾病患者,則不可一次大量飲用冰水,建議分多次適量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