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工傷協會的搜尋結果,共19筆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認為台積電在擴廠建設時,未能把關外包商工安,導致多次有人員傷亡,因此8日於台積電在新竹縣體育場舉辦運動會時,到入口處拉白布抗議,要求台積電做好工安與社會參與、照顧職災勞工。但台積電無人出面接受陳情書。
山隆通運司機呂智偉執勤途中突發過勞症狀,於2017年過世,高等法院今年二審認定為職業災害判家屬勝訴,家屬與勞團今天到勞動部門口前控訴,過去RCA工傷案一審勝訴,勞動部主動補發職災失能、死亡給付差額及慰問金,勞保局針對該案卻以需三審定讞為由,拒絕給付10個月的職災死亡給付差額,呼籲勞動部不要雙標,速發職災保險及慰問金。
依《職業災害勞工保護法》規定,政府應建立工殤紀念碑,每年4月28日訂為工殤日,但至今僅設置個別事件紀念碑,勞動部依《紀念日及節日實施條例》把4月28日更名「職業安全衛生日」。中華民國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批評,與其更名不如投入更多資源減少職業災害。
工作傷害受害人協會等勞團,3日前往台積電股東會場外抗議,質疑從2019年至今,台積電因擴廠職災的死亡數攀升,希望重視職安,在股東會上遞交陳情書,由董事長魏哲家親手接收。
台積電在今(3)日舉辦年度股東會,董事長魏哲家出席直面各方提問,然而會後受訪時卻發生一段小插曲,他在回應有關血汗工廠的話題時,以自嘲的方式妙答「這麼胖,怎麼可能」。面對員工工安問題,他也抱持誠懇的態度道歉。
黃姓工人去年9月5日在台南科學園區於台積電十八A廠安裝管路時,遭到900多公斤機組撞擊頭部身亡,家屬與包商已達成和解,但近期嘉義台積電工地發生意外,為此黃男家屬找上工傷受害人協會,3日到新竹縣台積電股東大會場地前舉牌,並提出台積電應慰問家屬、職安衛生單位應提出具體改善計畫以及設立獨立第三方監察機制等訴求。
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自1992年關廠至今超過30年,因長期使用有機溶劑三氯乙烯,導致場址周遭土壤及地下水遭嚴重汙染,整治期限至今年7月20日,桃園市環保局26日召開例行性RCA汙染場址審查會議,工傷協會也至環保局前舉辦記者會,盼桃園市政府能將RCA場址規畫為工殤紀念公園,或打造成北台灣的勞工博物館。
台灣美國無線電公司(RCA)自1992年關廠至今超過30年,因長期使用有機溶劑三氯乙烯,導致場址周遭土壤及地下水遭嚴重汙染,整治期限至今年7月20日,桃園市環保局26日召開例行性RCA汙染場址審查會議,工傷協會也至環保局前舉辦記者會,盼桃園市政府能將RCA場址規畫為工殤紀念公園,或打造成北台灣的勞工博物館。
史上最大工殤求償案,RCA第一批提告求償員工獲得勝訴,RCA及湯姆笙等4家公司2018年遭判賠262名員工7億餘元確定後,2022年再判賠24名員工5470萬元,另222人求償約11億元部分,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認定,這些勞工身體權已遭毒物侵入而受侵害,15日判決4家公司須賠償1.7億多元。可上訴。
史上最大工殤求償案,RCA一軍求償部分,2018年RCA及湯姆笙等4家公司遭判賠262名員工共7億餘元確定,2022最高法院再判賠24名員工5470萬元,另222人求償約11億元部分發回後,台灣高等法院更二審15日判決4公司賠償1.7億餘元。可上訴。
史上最大工殤求償案,RCA二軍1115名員工提告,一審判決RCA等4家公司連帶賠償破紀錄的23億300萬元,二審考量員工受雇期間長短、被害情節輕重等,重新計算金額後,改判賠1112名員工共16億6740萬元,上訴後,最高法院15日判決廢棄發回更審。
近年職業災害頻傳,如明揚大火、聯華食品火警等都造成多名勞工死傷,現行職安法違反攸關勞工工作安全規定最高僅能罰30萬元、罰則明顯過輕,不足以嚇阻違反雇主,勞動部7日預告修正職安法要把雇主未提供必要安全衛生設備罰則提高至150萬元,盼下個會期能順利送至立法院,以落實2030年重大職災死亡人數降至160人以下目標。
《勞基法》上路40年!多個勞團組成的尊嚴勞動修法聯盟1日提出《勞基法》修法建議,包括提高加班費率、增加國定假日、增加退休金、保障工作權、弱勢要保障以及罰則要有效等修法方向。勞動部僅說,將秉持保障勞工權益、衡平勞資關係的原則,聽取各界意見,審慎評估。
勞基法上路40年!由多個勞團組成的尊嚴勞動修法聯盟於1日提出勞基法修法建議,包括提高加班費率、增加國定假日、增加退休金、保障工作權、弱勢要保障以及罰則要有效等修法方向。
勞動部近日預告「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適用行業別及費率表」,擬調整多個行業別職災保險費率,預計2025年起把職業災害保險平均費率從0.20%提升至0.21%,因受雇勞工的職災費率由雇主全額負擔、職業勞工則要自付60%,預估將影響包括家庭護工雇主在內的82萬個投保單位及200萬餘名職業工會勞工,後續待報行政院後才能公告實施。
82萬投保單位保費恐受影響!勞動部近日預告「勞工保險職業災害保險適用行業別及費率表」,2025年起把職業災害保險平均費率從0.20%提升至0.21%,甚至部分行業別災害費率調整比率達25%,而因受僱勞工的職災費率由雇主全額負擔、職業勞工則要自付60%,預估將影響包括家庭護工僱主在內的80萬餘個投保單位及200萬餘名職業工會勞工,但後續仍要報行政院後才能公告實施。
台灣不僅職災死亡率偏高,職業病發現率也較先進國家偏低,以2021年與我國鄰近的韓國比較,我國當年職業病每百萬人發生率為48.69,而韓國百萬人發生率為840.26。台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陳秉暉表示,職業病認定有時會造成勞雇間衝突,加上職災案件審核繁複、時間較久等,甚至核定率不高、服務節點太少,皆可能使我國職業病發現率偏低。
據統計1980年至2023年的職災給付統計,43年來共有2萬2067人死亡、失能者達15萬8822人,代表共有18萬889個家庭因此成為「職災家庭」,工傷協會在國際工傷日的4月28日前赴立法院呼籲,勞動部應成立職災勞工長照機構,而不是把勞工丟給長照解決問題。
我國重大職災死亡的勞工人數近年朝下滑趨勢,營造業人數相較蔡英文總統上任前的147人並未明顯下滑,甚至去年更成長至151人,工傷協會批評,死亡人數未下降,無非代表職安署近年的安全文化宣導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