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晶片供應的搜尋結果,共815

  • 被黃仁勳潑冷水!馬斯克為何堅持蓋晶片廠?專家3大原因解析

    被黃仁勳潑冷水!馬斯克為何堅持蓋晶片廠?專家3大原因解析

    特斯拉於本月6日舉行年度股東大會,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透露,公司正在評估自行興建一座月產能上看100萬片晶圓的晶片廠,引發外界高度關注,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對此表示,特斯拉自蓋晶圓廠要追上台積電幾乎不可能。天風國際證券分析師郭明錤則在社交平台X發文,列出馬斯克自建晶片廠的三大關鍵考量。

  • 歐盟:陸已同意恢復安世晶片供貨 但設1前提

    歐盟:陸已同意恢復安世晶片供貨 但設1前提

    據觀察者網報導,當地時間11月8日,歐盟委員會貿易和經濟安全委員馬羅什·謝夫喬維奇(Maroš Šefčovič)在社交媒體X平台上發文稱,中方將豁免此前因中資企業安世半導體被強行接管而實施的嚴格許可要求,同意恢復向歐洲汽車行業供應關鍵晶片,前提是購買方承諾僅將這些半導體產品用於民用用途。

  • OpenAI和亞馬遜簽署380億美元協議 AI泡沫疑慮揮之不去

    OpenAI和亞馬遜簽署380億美元協議 AI泡沫疑慮揮之不去

    OpenAI和亞馬遜於美國時間11月3日宣布,雙方簽署1項價值達380億美元的協議,讓OpenAI可以透過亞馬遜雲端運算服務(AWS),使用數十萬顆輝達圖形處理器(GPU),運行、訓練其人工智慧(AI)模型。

  • 朱晏民專欄-算力引爆能源短缺與AI軍備競賽

     OpenAI執行長奧特曼近日表示,未來4至5年將投入高達1.4兆美元於算力建設,並預期「算力過剩終將發生」。這項看似矛盾的策略,實則揭示AI產業對算力的高度依賴與當前的資源瓶頸。奧特曼指出,類似網路泡沫時期光纖過剩的歷史或將重演,但他更憂慮「當下算力不足」的風險,因為這將直接限制模型規模與營收潛力。

  • 陳立委多頭蓄勢攻 年底戰29,000點

    陳立委多頭蓄勢攻 年底戰29,000點

     近期台股再度受到國際因素干擾,根據美國人力資源公司於6日發布的最新報告,美國10月份裁員人數高達153,074人,創下過去20年同期最高紀錄,引發市場擔憂情緒,因應盤勢變化,統一投顧分析師陳立委新一輪選入,精確(3162)、創見(2451)、銘異(3060)、光聖(6442)、中石化(1314)五檔,兼納電子、非電族群。

  • 《科技》生成式AI爆發中!亞洲成長最猛、台灣供應鏈迎大機會

    全球生成式AI市場正快速擴張,根據工研院統計,市場規模將從2023年的113億美元,成長至2028年的519億美元,年均複合成長率(CAGR)高達35.6%。其中,亞洲展現強勁的追趕勢頭,預估CAGR達41.7%,成為帶動全球生成式AI發展的關鍵動能。工研院產科國際所產業分析師林建良指出,生成式AI正從技術驗證階段邁向應用落地的關鍵時刻,應用範疇快速擴展至行銷、金融、製造、醫療、教育與創意產業等多元領域。麥肯錫研究顯示,生成式AI不僅將推動企業營收成長,更將重塑知識密集型產業的生產力模式,引領營運走向智慧化,同時帶動勞動結構與職能重組。林建良強調,生成式AI的崛起象徵全球產業正式邁入智慧經濟新時代。

  • 員工不過30人年營收不到10億 如何靠手機維修成為「供應商龍頭」

    員工不過30人年營收不到10億 如何靠手機維修成為「供應商龍頭」

    君曜科技靠自行研發的手機螢幕橋接晶片,成為橋接晶片供應商龍頭。證明以靈活的小團隊、貼近市場的策略,在競爭激烈的驅動IC市場,也可以找到一片天。

  • 不靠台積電?馬斯克爆可能「自蓋大型晶圓廠」 合作對象超意外

    不靠台積電?馬斯克爆可能「自蓋大型晶圓廠」 合作對象超意外

    特斯拉執行長馬斯克(Elon Musk)周四(6日)在股東大會上拋出震撼彈,表示隨著自動駕駛與機器人應用的快速成長,特斯拉可能需要自行建造一座月產能高達100萬片晶圓的大型晶圓廠,以支撐未來龐大的運算需求。他透露,公司或將與晶片巨頭英特爾(Intel)展開合作。受此消息激勵,英特爾盤後股價一度勁揚近4%。

  • 高通:明年三星訂單恐縮水

    高通:明年三星訂單恐縮水

     晶片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5日發布優於市場預期的財測,主要是看好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反彈,將帶動本季度銷售額和獲利表現。不過,該公司高層透露明年可能會失去主要客戶三星(Samsung)的部分訂單。

  • 外銀:沫論不成立 科技股仍具動能

    外銀:沫論不成立 科技股仍具動能

     市場雖對AI泡沫及資金過度集中於科技板塊存有疑慮,但外銀普遍認為,科技類股仍是長期成長的核心動能。外銀指出,從前瞻本益成長比(PEG)來看,目前科技股並不昂貴,加上領先科技業者之間的併購活動熱絡,將有助提振市場信心、支持更廣泛科技產業的前景;渣打銀行則表示,全球企業的投資布局多聚焦於科技創新與晶片供應鏈的成長動能,顯示科技與半導體仍是全球資金配置中相對穩健的板塊。

  • 《其他電》可成前10月營收年增6.3% 全年展望審慎保守

    可成(2474)今(6)日公布10月集團自結合併營收為新台幣14.53億元,月減7%、年增5.8%。第三季單季營收48.61億元,季減4.4%、年減5%。累計前10月集團合併營收157.49億元,較去年同期增加9.28億元、年增6.3%。

  • 《國際產業》三星砍單?AI晶片再下一城?高通證實了

    高通(Qualcomm)周三盤後股價倒跌2.62%,除了因川普稅改而提列巨額支出,導致上季大幅虧損之外,該公司透露明年可能流失大客戶三星電子的部分訂單,也給股價帶來衝擊。

  • 高通盤後股價下殺! 亮眼財報救不了 明年供應三星下滑

    晶片設計公司高通(Qualcomm)5日發布優於市場預期的財測,主要是看好高階智慧型手機銷售反彈,將帶動本季度銷售額和獲利表現。不過,由於明年可能會因主要客戶三星(Samsung)而失去部分業務,導致高通盤後股價聞訊下跌。

  • 陸一家晶片商就卡死歐洲?汽車業失去自主權 爆雙重危機

    陸一家晶片商就卡死歐洲?汽車業失去自主權 爆雙重危機

    美中科技角力再度牽動歐洲產業命脈。荷蘭在9月底以國家安全疑慮為由接管安世半導體(Nexperia),並撤換其中國籍執行長,引發北京強烈不滿。10月初,中國商務部反制,暫停安世產品出口至歐洲,使歐洲汽車產業面臨突如其來的晶片斷鏈危機。

  • 《國際產業》安世致晶片供應鏈拉警報! 日產汽車擬減產熱銷休旅車

    路透社5日接獲爆料,因手邊荷蘭晶片製造廠安世半導體(Nexperia)的車用晶片數量不足,故傳出日產汽車計畫從下周起,開始減少生產在日本最暢銷的休旅車款Rogue。

  • 英國晶片業被掏空?外媒揭陸企超殺3部曲 收購只是第一步

    英國晶片業被掏空?外媒揭陸企超殺3部曲 收購只是第一步

    隨著北京當局逐步加強對全球電子供應鏈的掌控,一家由大陸資金控股的英國半導體企業──Dynex Semiconductor,近日已停止在英國生產關鍵的高壓晶片,牽動全球半導體神經。

  • 1分鐘讀財經》台積電ADR崩3.5% 台股恐跳水!專家喊破28000逃命就錯了

    1分鐘讀財經》台積電ADR崩3.5% 台股恐跳水!專家喊破28000逃命就錯了

    小編今天(5)日精選5件國內外重要財經大事。投資人憂心 AI 相關企業估值過高,費半指數暴跌逾4%,波及輝達狂瀉3.96%、台積電ADR重挫3.55%。而台指期夜盤下跌逾200點,台股今(5)日28000點大關恐告急。

  • 政美應用 強攻先進封裝設備

    政美應用 強攻先進封裝設備

     政美應用(7853)14日舉辦法說,該公司董事長蔡政道表示,看好先進封裝市場正起步,將專攻此領域設備,並搭配軟體自研平台形成競爭門檻。預期未來三年內,年度業績可達30~35億元規模。至於軟體平台,預期2027年營收占比可達15%,毛利率達7成。

  • 安世半導體爭議 中荷休兵和解

    安世半導體爭議 中荷休兵和解

     延燒月餘的中荷安世半導體(Nexperia)爭議出現轉折。隨著中歐「升級版」出口管制磋商日前落幕,中國與荷蘭於歐洲時間3日達成和解方案,包括中國管理層恢復原職、中方釋放車用晶片產能、歐盟承諾約束成員國不再重蹈針對性投資限制,讓這場牽動全球晶片供應鏈的危機暫時畫下句點。

  • 面臨停產 德汽車零部件巨頭急向陸求給安世晶片

    面臨停產 德汽車零部件巨頭急向陸求給安世晶片

    據觀察者網報導,荷蘭政府一手挑起的安世半導體風波還在繼續。當地時間11月3日,德國汽車零部件供應商正緊急尋求中國對安世半導體晶片的出口限制豁免,希望通過政治解決方案化解這一貿易僵局。路透3日報導披露,全球汽車零部件巨頭德國採埃孚(AF)表示,正與大陸有關部門合作以確保晶片供應。該公司1日早些時候曾指出,若供應危機加劇,將準備讓員工休無薪假。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