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流放地的搜尋結果,共39

  • 流放寧古塔有多可怕?根本人間地獄 女人下場更慘

    流放寧古塔有多可怕?根本人間地獄 女人下場更慘

    清朝流放地「寧古塔」令犯人聞之色變,距京城步行需四到五個月,沿途不僅要忍受嚴寒,還可能遭猛獸或飢餓的人襲擊,除了死亡威脅,部分犯人還會淪為披甲人的奴隸,生死與自由都無保障,對於女性來說,下慘還遠比男性悲慘。

  • 發配邊疆大不同 明朝流放選南方、清朝挑北方 關鍵原因曝

    發配邊疆大不同 明朝流放選南方、清朝挑北方 關鍵原因曝

    流放是中國古代沿用已久的刑罰,最早可追溯至上古時期,早期僅是將犯人驅逐出核心地區,但到秦漢後便逐漸形成制度。隨著王朝更替,流放的地點也出現明顯變化,明朝以前多以南方為主,清朝則大舉改往北方,背後原因則是政治與戰略考量。

  •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 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免冒生命危險

    古代犯人被判流放 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免冒生命危險

    古代帝王為了維持社會秩序,制定出許多嚴刑峻法以懲罰犯人,其中「流放」的嚴重程度僅次於死刑,由於流放地偏遠、生活環境嚴峻,犯人通常難以生存,難道他們不會想偷跑回家嗎?事實上,只要咬牙忍耐幾年,就可能迎來「大赦」,不用冒著生命危險就能回到家。

  • 不只寧古塔 犯人流放都去哪了 專家揭恐怖共通點

    不只寧古塔 犯人流放都去哪了 專家揭恐怖共通點

    流放又稱做流刑,是古代一種強迫犯人流亡的刑罰,地點通常是非常偏遠的地方或離島,讓被流放的人難以再回到自己的原居住地或活動之處,大陸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指出,各個朝代的流放地都不盡相同,但共通點就是自然環境惡劣,讓人難以生存。

  • 清朝「寧古塔」讓罪犯聞風喪膽 專家揭恐怖3原因

    清朝「寧古塔」讓罪犯聞風喪膽 專家揭恐怖3原因

    古代帝王為了維持社會秩序,推出嚴刑峻法,嚇阻犯罪的人們,而在清朝最常見的處罰之一,就是「流放邊疆」,讓犯人難以再回到家鄉,大陸黑龍江大學歷史學教授周喜峰指出,位於大陸東北的「寧古塔」是清朝的流放重地,主要是因為這裡漢人稀少、氣候還冷,還有不少凶猛野獸,生活條件十分刻苦艱難。

  • 已故反對派納瓦尼3名律師被判刑 俄法院:他們與極端組織有關

    已故反對派納瓦尼3名律師被判刑 俄法院:他們與極端組織有關

    俄羅斯法院17日裁定,已故俄羅斯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y Navalny)的3名律師與極端組織有關聯的罪名成立,被判處3年半至5年半有期徒刑。

  • 古代官員被抄家 女眷如何處置?1去處跟青樓沒兩樣

    古代官員被抄家 女眷如何處置?1去處跟青樓沒兩樣

    古代封建社會,大臣一旦觸法,除了流放、斬首之外,還伴隨著抄家,意即家產全數充公,就連家中女眷也難逃牽連,很可能被送去「教坊司」,遭受巨大的折磨和屈辱。

  • 「普丁頭號政敵」自料命喪獄中 納瓦尼遺作將出版

    「普丁頭號政敵」自料命喪獄中 納瓦尼遺作將出版

    俄羅斯總統普丁頭號政敵、已故反對派領袖納瓦尼(Alexey Navalny)的遺作回憶錄,將於22日出版。他在日記中坦言自認會死在監獄裡,更揭示監獄制度和絕食對他身體造成的嚴重傷害,字字句句讓人心酸。

  • 古代犯人被流放 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無須鋌而走險

    古代犯人被流放 為何不偷跑回家?1原因無須鋌而走險

    古代有許多用來懲罰犯人的嚴刑峻法,其中「流放」的嚴重程度僅次於死刑,由於流放地偏遠、路途崎嶇,不少犯人還沒抵達已經先累死,就算到了目的地,也可能因水土不服而病死,但這些犯人為何不偷偷逃跑回家呢?主要是為了等待皇帝大赦天下,就能以安全的方式回家,無須鋌而走險。

  • 2024諾貝爾獎來了!他無緣摘和平桂冠 5科學成就值得青睞

    2024諾貝爾獎來了!他無緣摘和平桂冠 5科學成就值得青睞

    2024諾貝爾獎開獎在即,周一(7日)至周五(11日)依序揭曉生醫、物理、化學、文學、和平5座獎,下周一(14日)公布經濟獎得主。中東戰雲密布,聯合國祕書長古特瑞斯、聯合國近東巴勒斯坦難民救濟工作署都是和平獎得主的熱門人選;學界至少有5項重大發現或成就值得諾貝爾獎肯定。

  • 俄國監獄冒出「IS聖戰士」!囚犯挾持獄警喋血 1人遭斷喉

    俄國監獄冒出「IS聖戰士」!囚犯挾持獄警喋血 1人遭斷喉

    (23:10更新--人質獲救)俄羅斯西南部伏爾加格勒州(Volgograd)首府附近的監獄,周五(23日)發生喋血事件,至少3名囚犯挾持多名人質,獄方工作人員至少1人遇害,場面血腥。這是今年6月以來俄羅斯監獄發生的第2起劫持人質事件。俄羅斯安全部隊稍晚突擊進入監獄解救人質,據傳挾持獄警的4名囚犯至少1人被殺。

  • 西方與俄大換囚 拜登、普丁雙贏

    西方與俄大換囚 拜登、普丁雙贏

     美俄1日完成冷戰結束以來規模最大、最複雜的換囚行動,涉及7個國家共計26人,包括《華爾街日報》記者格什科維奇(Evan Gershkovich)等共3名美國公民。此次歷史性大換囚,對美國總統拜登和俄羅斯總統普丁是雙贏局面,拜、普也都親自到機場迎接獲釋的公民歸來。

  • 宋朝流放地「沙門島」是哪?專家揭祕辛:很少有人生還

    宋朝流放地「沙門島」是哪?專家揭祕辛:很少有人生還

    流放是古代強迫犯人流亡的刑罰,地點通常是偏遠的地方或離島,讓被流放的人難以回到原居住地或活動之處,而每個朝代都有不同的流放場所,大陸北京大學城市與環境學院歷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韓茂莉指出,宋朝會將罪犯流放到「沙門島」,且很少有人能夠生還。

  • 古代沒監視器 犯人被流放為何不逃?朝廷抓準了人性弱點

    古代沒監視器 犯人被流放為何不逃?朝廷抓準了人性弱點

    古代帝王為了維持社會秩序,頒布不少嚴刑峻法懲治犯人,其中「流放」的嚴重程度僅次於死刑,不過當時科技落後,且流放地偏遠、路途崎嶇,為何犯人不趁機逃跑?事實上,朝廷早已抓準了人性弱點,讓犯人們只能束手就範。

  • 烏克蘭軍員短缺 只能仿效俄羅斯招募囚犯入伍

    烏克蘭軍員短缺 只能仿效俄羅斯招募囚犯入伍

    與俄羅斯全面入侵作戰兩年多後,烏克蘭部隊犠牲慘重,需要擴大徵兵範圍,現在招募工作首次轉向監獄人力,以提前重獲自由為誘因,讓囚犯入伍。

  • 俄反對派領袖納瓦尼離奇猝死 美情報指1疑點:普丁恐不是兇手

    俄反對派領袖納瓦尼離奇猝死 美情報指1疑點:普丁恐不是兇手

    俄羅斯反對派領袖、普丁頭號政敵納瓦尼(Alexei Navalny)2月16日在北極圈流放地監獄猝逝,美媒指出,美國情報圈普遍認為,普丁可能沒有下令殺害納瓦尼,其中一項評估關鍵在於納瓦尼猝逝的時間點,讓3月舉行的俄羅斯總統大選、尋求5度連任的普丁蒙上陰影。

  • 普丁警告北約「第3次世界大戰」只差1步 首提納瓦尼

    普丁警告北約「第3次世界大戰」只差1步 首提納瓦尼

    俄羅斯總統普丁在總統大選中拿下87%選票創紀錄,他昨(17)日勝選後在記者會上警告,北約與俄羅斯之間全面爆發第三次世界大戰「僅一步之遙」,另外他也首度公開提及2月中旬猝逝的政敵納瓦尼(Alexei Navalny),稱是「可悲的事」,宣稱原本已同意用換囚方式將他釋放。

  • 向獨裁者說不 俄羅斯反對派各種花招抗議選舉

    向獨裁者說不 俄羅斯反對派各種花招抗議選舉

    俄羅斯在3月15日~17日舉行總統大選,這是普丁(Vladimir Putin)的第5個總統任期,早已是公認的民選獨裁者。雖然普丁的聲望仍然很高,但俄羅斯內部也有許多反對者,他們發起零星抗議,比如將染料倒入投票箱、點燃炸藥並企圖縱火。

  • 俄國殺手所為? 納瓦尼政治盟友在立陶宛遭不明人士錘擊

    俄國殺手所為? 納瓦尼政治盟友在立陶宛遭不明人士錘擊

    俄羅斯最知名的反對派領導人納瓦尼(Aleksey Navalny)雖然已死,但是俄羅斯對納瓦尼黨羽的追殺沒有結束。他的政治參謀伏科夫(Leonid Volkov)在立陶宛的住處遭到不明人士襲擊。

  • 普丁政敵納瓦尼在「瘦皮猴」歌聲中入土 一度租不到靈車

    普丁政敵納瓦尼在「瘦皮猴」歌聲中入土 一度租不到靈車

    俄羅斯領導反對普丁政權運動的領袖納瓦尼(Alexei Navalny)本月16日在北極圈內的流放地監獄猝死,年僅47歲,當局以必須執行檢查為由,拖了9天才把遺體歸還家屬。他的喪禮今天(3月1日)在俄國首都莫斯科郊區一處教堂舉行。納瓦尼的團隊表示,儀式開始前一度找不到靈車能夠運送他的遺體,因為所有禮儀業者均接獲不明人士電告威脅。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