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海洋研究所的搜尋結果,共27

  • 東北角6.0地震 龜山島離震央最近震度卻只有1級 專家解釋了

    東北角6.0地震 龜山島離震央最近震度卻只有1級 專家解釋了

    27日晚間9:11,宜蘭近海發生規模6.0地震,導致整個北部天搖地動,罕見的震央也引起網友議論。有網友發現,明明龜山島離震央最近,但震度卻只有一級,好奇到底是怎麼回事,對此專家表示,有3個可能的原因。

  • 深海直播驚見「派大星」本尊? 翹臀海星引百萬網友朝聖

    深海直播驚見「派大星」本尊? 翹臀海星引百萬網友朝聖

    動畫裡海綿寶寶居住的比奇堡真實存在嗎?在YouTube上以科學教育為主題的頻道「Schmidt Ocean」最近聲名大噪,這次並非因為發現了外星生物,而是因為他們拍攝到了一隻外型「性感得讓人懷疑真實性」的海星。牠那粉嫩的色澤、圓潤的線條,再加上那如同人類一般的翹臀,立刻讓廣大網友聯想到了《海綿寶寶》中的角色派大星,只不過這位派大星看起來好像忘記穿褲子了。

  •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巨型魷魚的幼體 呈現迷幻的透明狀

    科學家首次拍攝到巨型魷魚的幼體 呈現迷幻的透明狀

    很難想像,在深海裡有一種體長可到近七公尺的大型魷魚,稱為「大王酸漿魷」(學名:Mesonychoteuthis hamiltoni ),一種看法認為,它或許是中世紀挪威傳說中的海怪「克拉肯」(Kraken)。雖然現在我們已知道這種大型魷魚不會破壞船隻,但是對它的認識還是非常有限。幸運的是,海洋學家最近在深海調查中,首次拍攝到幼體階段的大王酸漿魷。

  •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發現這「4」種生物存活數世紀

    南極巨型冰山崩落!發現這「4」種生物存活數世紀

    今年1月,一塊與芝加哥市大小相近的冰山,從喬治六世冰架上崩落,恰好Schmidt海洋研究所的研究團隊正在南極洲周圍航行,目睹這一壯景後,隨即改變探險計畫,決定研究崩落冰山周圍的環境狀況。

  • 深入南海2000公尺 陸海底實驗室開工

    深入南海2000公尺 陸海底實驗室開工

     大陸《環球時報》報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申報並承建的「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冷泉裝置)2月28日在廣州南沙正式開工建設。相關技術專家受訪表示,冷泉裝置將推動大陸深海工程技術及裝備在國際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未來基於該項技術建設的不同譜系深海駐留裝備,還可應用於南海島礁資源開發和權益維護等領域。

  • 陸科研船闖金門海域探測 海巡驅離

    陸科研船闖金門海域探測 海巡驅離

     繼12日福建科研船「延平2號」至金門東碇海域違法進行海域探測遭巡防艇驅離後,13日大陸海警又再侵擾金門限制水域,自「0214」事件後累計已達61次。海巡署金馬澎分署第十二巡防區於14時許偵獲數艘陸方海警船後,立即調動巡防艇能量,前推至限制水域線上部署對應。

  • 陸南海海底實驗室正式開工  最大工作水深可達2000米

    陸南海海底實驗室正式開工 最大工作水深可達2000米

    《環球時報》1日報導,中國科學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牽頭申報並承建的「冷泉生態系統研究裝置」(冷泉裝置)2月28日在廣州南沙正式開工建設。相關技術專家受訪表示,冷泉裝置將推動大陸深海工程技術及裝備在國際上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超越,未來基於該項技術建設的不同譜系深海駐留裝備,還可應用於南海島礁資源開發和權益維護等領域。

  • 四接第6次環評17日登場 正反方代表名單出爐

    四接第6次環評17日登場 正反方代表名單出爐

    協和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含第四天然氣接收站)由於涉及填海造陸,環團直指會破壞生態安全、增加操船危險性,因此審查時曾遭抗議中斷、更衍生出黑箱環評事件,為此環境部今(8)日公布本月17日舉辦第協和電廠改建案6次環評初審會議,並由正反雙方各推派3名專家成為外部委員加入審查;環境部長彭啓明也呼籲,開發單位要做好溝通。

  • 不再禍害遺千年!新生物塑膠可被海水快速降解

    不再禍害遺千年!新生物塑膠可被海水快速降解

    過去塑膠垃圾無法自然分解,常流入海洋或被野生動物吞入腹中,造成生態浩劫。根據統計,若塑膠汙染問題不採取行動解決,塑膠廢棄物將在2050年恐達到1.21億噸,因此全球塑膠公約最後一輪談判將於11月25日在南韓釜山舉行,近期更有科學家宣布找到可被海水快速降解的新生物塑膠。

  • 台東海岸驚見「黃色飛碟」 氣象署曝真身:是我們海上的哨兵

    台東海岸驚見「黃色飛碟」 氣象署曝真身:是我們海上的哨兵

    康芮颱風襲台後,台東三仙台海岸上出現一個像是「黃色飛碟」引發熱議,東部海岸國家風景區管理處則證實,其實黃色飛碟就是海象資料浮標。氣象署今(5)日進一步說明,由於颱風期間船隻無法出海、衛星不易觀測,因此仰賴「浮球式波浪站」即時回傳的資料。

  • 台達電目標明年復育萬株珊瑚

    台達電目標明年復育萬株珊瑚

     聯合國第16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日前落幕,台達電子成為台灣第1家取得觀察員身分的企業,並在CBD COP16官方談判區舉辦周邊會議發表珊瑚復育成果,未來將致力達成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的目標。

  • 全台首例 台達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觀察員榮銜

    全台首例 台達獲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大會觀察員榮銜

    聯合國《生物多樣性公約》第16屆締約方大會(CBD COP16)今年於哥倫比亞展開,台達長期關注氣候變遷並已將生物多樣性納入永續策略,本屆透過基金會取得CBD COP16觀察員的資格,於當地舉辦四場活動,包含在談判區主辦兩場與珊瑚復育相關的周邊會議,並受邀參與一場綠建築與生物多樣性的周邊會議,另外也在展位區展出珊瑚復育成果,累積共有超過百位國際級氣候領袖與會,獲得熱烈迴響。今(4)日舉行返台成果發表會,協助台灣掌握國際氣候重點趨勢。

  • 全台首家!台達電成CBD COP16觀察員 目標明年復育1萬株珊瑚

    全台首家!台達電成CBD COP16觀察員 目標明年復育1萬株珊瑚

    聯合國第16屆生物多樣性公約締約方大會(CBD COP16)日前落幕,台達電子成為台灣第1家取得觀察員身分的企業,並在COP16周邊會議發表珊瑚復育成果,未來將致力達成2025年前復育1萬株珊瑚的目標。

  • 比台清交等一線頂大更搶手!5所私立大學 註冊率飆上100%

    比台清交等一線頂大更搶手!5所私立大學 註冊率飆上100%

    許多人選填大學院校與科系時,未來出路多為一大考量,加上近年AI興起,理工科系更輾壓文組成顯學,但據教育部112學年度大學新生註冊率統計顯示,包括明志科大、新生醫專等少數私校,註冊率都達百分百,中原大學甚至來到100.8%,超越台清交等公立頂大的部分冷門系所。

  • 專家傳真-技職教育的創新與轉型

    專家傳真-技職教育的創新與轉型

     目前台灣的技職教育面臨著少子化與產業技術變遷的雙重挑戰,正是關鍵的轉型期。如何讓技職教育與時俱進,成為產業的人才庫,是當前的迫切課題。7月中旬舉行的「2024台灣技職教育年會」,討論重點便是如何將人工智慧(AI)、雙語教育與永續發展融入技職體系,培養新時代所需的技術人才。因此,透過創新經營模式與政策支持,打破社會對技職教育的刻板印象,實現技職教育與產業需求的無縫接軌,不僅是技職教育的使命,更是台灣提升全球競爭力的重要一步。

  • 人類移居火星有譜?科學家疑發現巨量地下水

    人類移居火星有譜?科學家疑發現巨量地下水

    最新美國研究顯示,科學家推測,火星地表下的裂縫裡,可能存在相當於一座海洋的巨量液體,儘管這不代表火星上一定有生命,但水是構成生命的重要成分,研究人員表示,這代表火星上可能存在適合居住的環境。

  • 陸發布黃岩島海域首次「全面體檢」生態報告 4新發現曝光

    陸發布黃岩島海域首次「全面體檢」生態報告 4新發現曝光

    據央視新聞報導,今天,《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狀況調查評估報告》發佈。大陸生態環境部舉行媒體吹風會,介紹有關情況。這是對黃岩島海域生態環境的第一次「全面體檢」,結果表明,黃岩島海域環境質量優,珊瑚礁生態系統健康。

  • 地球的自癒力!一種海洋真菌可消化塑膠垃圾

    地球的自癒力!一種海洋真菌可消化塑膠垃圾

    我們面臨著巨大的塑膠垃圾問題,所以科學家一直在研究新配方、可被降解的塑膠。但龐大的塑膠垃圾又該怎麼辦?或許還是只能請求地球的大自然之力幫忙。科學家在北太平洋的海上飄浮垃圾中,發現了一種可以降解塑膠的海洋真菌。

  • 台灣碳移除技術卡關 經費、法規、環境衝擊都是問題

    台灣碳移除技術卡關 經費、法規、環境衝擊都是問題

    英國牛津大學研究團隊「全球碳移除報告」指出,減少排放是實現淨零排放的主要方法,二氧化碳移除技術可發揮關鍵作用,但專家認為,台灣部分新型態碳移除技術已達示範廠階段,但大規模商業化,需要政府投入更多經費支持新技術,並制定相應法規。此外,新技術可能產生的環境衝擊,例如民眾擔憂將二氧化碳注入地質儲存的影響,需要更加明確的科學證據與環境監測來佐證,並讓民眾可以參與規畫和監督。

  • 縱谷論壇》眷村文化是台灣質性飛躍的樞紐(陳復)

    縱谷論壇》眷村文化是台灣質性飛躍的樞紐(陳復)

    當我跟我的女兒陳頤表示希望其能更關注於外省文化議題時,記得她曾經問我說:「我只知道有客家文化,不知道有外省文化,我在生活中根本看不見這種文化,到底什麼是外省文化?」顯見當前外省文化(尤其是眷村文化)已經嚴重流失了。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