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蝙蝠生態的搜尋結果,共22筆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因應光害與風能威脅蝙蝠生態,邀德國學者Dr. Christian C. Voigt來台進行2場座談會,為台灣蝙蝠把脈請命,強調要如何在生產潔淨能源的同時,不犧牲生物多樣性。目前全球超過70%的蝙蝠物種面臨威脅,數量正在減少,有必要針對風機轉速與公共區域人工光源亮度進行相關規範。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發現黃金蝙蝠逐年減少,18日館方表示除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來關注黃金蝙蝠生態,也將邀請德國Leibniz Institute for Zoo and Wildlife Research演化生態學部門主任Dr. Christian C. Voigt來台,分享他在風力發電與光害對蝙蝠遷徙、棲地影響的最新研究成果。
花蓮縣豐濱鄉「月洞遊憩區」為天然的鐘乳石洞穴,洞內雖無進出水口卻能積水成池,且岩壁到處可見倒掛的蝙蝠群蹤跡,神祕氛圍吸引許多民眾乘船入內一探究竟,由於過去船班只開放團體預訂,豐濱鄉公所希望能有更多人認識月洞奇景,10月1日起除開放散客預約也調整遊憩區開放時間與船班時刻。
花蓮縣豐濱鄉「月洞遊憩區」為天然的鐘乳石洞穴,洞內雖無進出水口卻能積水成池,且岩壁到處可見倒掛的蝙蝠群蹤跡,神祕氛圍吸引許多民眾一探究竟,入洞賞景的船班總一位難求,豐濱鄉公所10月為此調整遊憩區開放時間與船班時刻,並新增自由行遊客電話預約服務,讓更多人能藉此認識月洞奇景。
教育部指導、致理科技大學主辦「114年5G新科技學習示範教學與VR教材成果展示交流會」,今(13)日在致理科大盛大舉行。此次成果展共匯集全台21縣市的教育局處與中小學代表,展示VR、XR與教育元宇宙融入教學的實施成效,現場互動熱烈,充分體現新科技驅動下的數位教學創新力量。
台灣黃金蝙蝠保育與校園生態教育又有新的重要里程碑,台南市大社國小今(24日)舉行「幸蝠教室」揭牌儀式,台南市長黃偉哲、副議長林志展、議員陳碧玉、教育局副局長楊智雄等官員及地方民代親臨主持,並與學生互動、接受校園小主播採訪,強調政府對環境永續與校園教育結合的高度重視。
雲林縣是全台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30餘年前曾有數千隻,近年僅剩百餘隻,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18日表示,已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關注黃金蝙蝠生態。另本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舉辦夜間動物調查體驗活動,邀大家一起來守護「夜行精靈」。
雲林縣是全台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30餘年前曾有數千隻,近年來僅剩百餘隻,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18日表示已規畫公民科學調查活動,招募民眾一起來關注黃金蝙蝠生態。另外,本月22日為「國際生物多樣性日」,將舉辦夜間動物調查體驗活動,邀大家一起來守護這些「夜行精靈」。
濁水溪流域沿線農村擁豐富生態及人文風情,農業部農村發展及水土保持署南投分署於螢火蟲季串聯沿線社區舉行「濁水溪生態藝廊」系列活動,如鹿谷鄉螢河茶席、中寮鄉螢之聲、水里鄉賞螢採梅趣、集集鎮蕉園春梅、名間鄉濁水老街走讀等,透過深度旅遊體驗向遊客傳達社區居民對生態保育與藝術人文的核心價值。
農村水保署南投分署於螢火蟲季串連沿線社區舉行「濁水溪生態藝廊」系列活動,如鹿谷鄉螢河茶席、中寮鄉螢之聲、水里鄉賞螢採梅趣、集集鎮蕉園春梅、名間鄉濁水老街走讀等,透過深度旅遊體驗,向遊客傳達社區居民對生態保育與藝術人文的核心價值。
霜毛蝠在台灣的首次紀錄為1952年由美國學者David H. Johnson獲取自今台中市東勢馬鞍寮的1隻死亡雄性個體,自此後超過半個世紀,未再有任何捕捉紀錄,直到2006年東海大學教授林良恭團隊在雪霸國家公園觀霧遊憩區捕獲1隻雌性霜毛蝠,去年8月初,雪管處人員再次於觀霧遊憩區補獲,顯示霜毛蝠族群已重現觀霧。
台灣中部平原農耕區是小辮鴴主要度冬地,超過90%小辮鴴集中在雲林縣。雲林縣野鳥學會與農業部生物多樣性研究所共同推動小辮鴴全國普查活動,去年普查結果逾1萬3000隻,創歷年最多紀錄;今年普查活動19日在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開跑,全台共1萬6029隻,其中雲林占1萬3829隻,雙雙再刷新紀錄。
新竹市金城湖位於香山溼地北側,溼地潮間帶孕育底棲生物,加上金城湖內水草茂盛且周邊防風林環繞,擁有豐富生態資源,吸引了眾多水鳥覓食與棲息。隨著時序入冬,不僅能見到各式各樣的候鳥,最近還出現了稀有的二級保育類水鳥「巴鴨」,成愛鳥人士鏡頭焦點。
雲林縣水林鄉黃金蝙蝠生態館為讓民眾了解各國蝙蝠文化,24日舉辦「亞太蝙蝠文化展」,展出知名生態漫畫家Rohan Chakravarty作品,介紹17個國家50多個蝙蝠相關故事,各國蝙蝠形象大不同,希望藉此讓民眾更了解蝙蝠文化與生態,擺脫近年蝙蝠因新冠肺炎疫情產生的負面形象。
中秋節將至,天氣慢慢微涼,為了與民眾共享森林的美好,林業及自然保育署台中分署14日將舉辦「八仙山森林豐盛季」,以「森林、生活、食物」為題,規畫安排精彩的原民舞蹈、森林市集、步道闖關、創作大自然DIY及抽獎活動,邀請民眾到八仙山國家森林遊樂區感受森林饗宴。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調查蝙蝠物種,2008年起從雪見地區展開調查,2012年拓展到觀霧地區,記錄雪霸園區29種蝙蝠,占台灣本島蝙蝠種數的82%,其中也發現國內唯一的保育類食蟲蝙蝠「台灣無尾葉鼻蝠」。另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雲林縣則因棲地破壞,目前僅剩百餘隻。
雪霸國家公園管理處長期調查蝙蝠物種,2008年起從雪見地區展開調查,2012年拓展到觀霧地區,研究期間記錄了雪霸園區29種蝙蝠,占台灣本島蝙蝠種數的82%,其中也發現國內唯一的保育類食蟲蝙蝠「台灣無尾葉鼻蝠」,顯見蝙蝠的調查研究與環境教育推廣工作,已有相當豐碩成果。
雲林縣是黃金蝙蝠最大群聚縣市,為研究其生態,特別在水林鄉設置黃金蝙蝠生態館,17日蝙蝠館表示雲林縣在30餘年前曾有上千隻黃金蝙蝠,目前僅剩100餘隻,減少原因為棲地被破壞、環境汙染、人為傷害等,已由IUCN (國際自然保育聯盟)列為近危等級,希望能進一步列為保育類,以法律加強保育力道。
位於新北瑞芳、雙溪交界的「三貂嶺生態友善隧道」,潮溼陰涼的環境吸引台灣葉鼻蝠棲息,因每年5到9月是葉鼻蝠繁殖期及育幼期,有民眾憂心人潮將對蝙蝠生態造成干擾,對此,新北觀旅局回應,專家認為採全預約制人潮管理方式尚屬合宜,目前掌握蝙蝠數量約介於20到70隻間,並無異常變化。
新北市金山區的遠足生態農場,因應蝙蝠生態需求,打造全台首座可以觀察台灣特有種「葉鼻蝠」的農場。農場目前推出的小農夫體驗營活動,帶領大小朋友進行園區生態導覽,依照季節不同,提供豐富的農作體驗及現烤雞蛋糕製作,充實多樣的活動非常適合親子同樂。目前活動正開放報名,新北市農業局推薦民眾利用暑假前往遠足生態農場,體驗充滿「蝠」氣的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