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日上午一早8時許,總統先以新聞稿方式發表〈「六四」25周年省思〉,下午在國民黨中常會上,並再次闡述他對「六四」的看法與感言。

自由之路屢遭波折

馬總統回憶說,「六四事件」源於1989年4月,當時曾任中共總書記的胡耀邦過世,大陸學生在天安門集會,6月3日之前,台灣中正紀念堂也有學生舉辦「血脈相連、兩岸對歌」活動聲援,3日午夜天安門傳出槍聲,在中正紀念堂的學生高喊,「他們開槍了」,那天恰巧自己睡得晚,聽到中廣的新聞,「內心隨即一緊」。

隔日國民黨在陽明山上舉行13屆2中全會,時任經濟部中小企業處處長黎昌意提議捐款,黎率先認捐1萬美金,前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慨捐100萬美金,當時擔任研考會主委的馬總統在回家與夫人商量後,也決定捐出1萬美金,相當於3個月的薪水,後來為了「六四」,台灣至少募得600萬美金。

在「六四」25年周年此刻,總統說,他不禁想,中國人追求自由民主、人權法治都充滿波折,從1919年五四運動至今仍很遙遠,但隨著世局的變遷,「我越來越感覺到,現在似乎是最能促使中共改變的時候」。

比對台讓利獲肯定

馬總統指出,經過30年快速的經濟成長,大陸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出口經濟體,且大陸人民目前的人均國內生產毛額(6747美元),已超過台灣1987年解嚴的水準(5291美元),因此,現今的大陸已有資格享有言論自由的環境,並要求司法獨立體系、依法行政且保障人權的政府。

總統同時也認為,「要拉近兩岸人民心理的距離,最好的辦法,就是由大陸平反六四、善待異議人士,讓台灣人民真切感覺到,大陸是認真在推動政治改革」;他說,這比對台灣經濟讓利,更能贏得台灣人民及世界各國肯定。

從「六四」展望兩岸關係,馬總統期許,「希望未來有一天,民主與法治能成為兩岸共同的語言,民主均富能成為兩岸共同的夢想」。

香港支聯會一如以往4日晚8時開始在香港銅鑼灣維多利亞公園舉行六四燭光晚會悼念。從銅鑼灣港鐵站前往維園的一段路上,不同政黨和團體擺設街站。持不同意見的「愛港之聲」,在天后港鐵站外,擺設街站及派發傳單。「愛港之聲」認為應放下悲痛,執著仇怨只會影響心情。

不過,有持相反意見的巿民不滿意「愛港之聲」,與他們的成員理論口角對罵,期間發生肢體推撞,香港警方將雙方分隔,並加大架設鐵馬的範圍,以免不同的團體發生衝突。

#總統 #馬總統 #大陸 #台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