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4更新桃捷說法)桃園機場捷運營運至今,搭乘人數仍未達預期,桃捷公司坦承營運初期一定會面臨虧損,盼以6年時間達成收支平衡。對此,有網友諷刺表示「所以那些說前瞻軌道政策沒有問題不是錢坑法案的人能夠解釋嗎?明明就是賠錢,而且還是大賠」。
蘋果日報今報導,桃園機場捷運營運至今3個月,累計虧損達17億元。不過桃捷回應表示虧損是在營運前,而非桃捷營運後產生的虧損。
桃捷公司強調,軌道交通營運初期一定會虧損,不過收入會越來越多,未來也會多開發各種收益,預計6年後就能達成收支平衡。
不過桃捷原先預估今年虧損約1.7億元,是以每日運量4.6萬人次進行評估的數據,但目前日平均運量約5.6萬人次,到年底後結算虧損應該會減少。
對此,網友表示「坐過幾次,車上人數很少」、「還建設機場呢,一個桃機都搞不好」、「機場捷運的運載量都這麼低了,其他地方的捷運運載量只會更慘」、「那些說前瞻軌道政策沒有問題不是錢坑法案的人能夠解釋嗎」、「少數人受惠的建設,卻要全民買單補貼損失」。
不過也有網友持不同意見,認為「公共建設本來就不是以營利獲利為主要目的;臺電、台鐵和高鐵現在也都還是虧損…但可以這樣就否定電力建設和軌道建設的存在必要嗎?」、「醫院的急診部也都虧錢,那該取消設置嗎?」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