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辛國斌的搜尋結果,共21筆
隨著中國加速製造業數位化轉型提速,工業機器人使用場景迅速增加。中國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表示,今年上半年,機器人產業營業收入年增27.8%,中國不僅連續12年位居全球最大工業機器人應用市場,更躋身全球第一大機器人生產國。
大陸工信部9日表示,「十四五」期間大陸製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兆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4兆元),對全球製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成,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2024年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大陸工信部9日表示,「十四五」期間大陸製造業增加值增量預計達到8兆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34兆元),對全球製造業增長貢獻率超過30%。製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約3成,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產量2024年突破1300萬輛,產銷量連續10年保持全球第一。
大陸人社部網站16日消息,中國大陸國務院任免國家工作人員。任命李成鋼為大陸商務部國際貿易談判代表(正部長級)兼副部長;任命陳曉東為國家國際發展合作署署長;任命王志忠為國家移民管理局(出入境管理局)局長。
大陸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2025年工作會議近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聚焦「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亂查封」等「四亂」問題,健全完善執法監督糾錯問責機制;要聚焦企業成本負擔重問題,進一步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多措併舉減輕企業負擔。
大陸國務院減輕企業負擔部際聯席會議2025年工作會議2日在北京召開。會議強調,要聚焦「亂收費、亂檢查、亂罰款、亂查封」等「四亂」問題,健全完善執法監督糾錯問責機制;要聚焦企業成本負擔重問題,進一步規範市場競爭秩序,多措併舉減輕企業負擔。
為強化汽車產業全球競爭力,也整頓相關行業過度「內捲」的亂象,大陸國資委將積極推動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鼓勵相關央企加快提升市場占有率之餘,也可以有序開展海外布局。
大陸汽車業進入轉型加速期背景下,官方多次提及車企兼併重組。國務院國資委29日表示,下一步將對整車央企進行戰略性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戰略性重組的目標是,集中央企的研發製造和市場等優勢資源,打造具有全球競爭力、擁有自主核心技術,引領智慧網聯變革的世界一流汽車集團。
歐盟宣布對中國電動車徵收最終補貼稅後,中國商務部證實,歐盟將派員赴中,對加徵關稅的替代方案進行磋商,希望按照「務實」、「平衡」的原則,達成雙方均可接受的解決方案。此外,英國商業貿易部近日亦派員赴中,並強調英中兩國可以在綠色轉型等許多領域進行合作。
儘管在AI教父黃仁勳的加持下,台灣機械設備商在8月21日的台北國際自動化工業大展中,提高不少能見度,但CTWANT記者訪查,多家業者透露現正「腹背受敵」的真相,「中國用傾銷搶低價市場,日本用低匯率搶高端市場,台灣業者好不容易打進的俄羅斯市場,也因烏俄戰爭受到美方壓力被禁止出口,簡直是頭大到不行!」
2024世界機器人大會日昨在北京開幕,據大會開幕式公布數據顯示,中國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科技創新、應用拓展和行業治理的重要力量,相關有效專利超19萬項,佔全球比重約2/3。在機器人實際應用上,中國也已成為全球機器人第一大消費市場和生産大國。
大陸電動車市場競爭激烈,業界普遍預期將會發生行業整併潮。汽車業顧問公司AlixPartners近日預計,在大陸目前的137個電動車品牌中,到2030年只有19個品牌能夠存活,意味著將有逾8成的品牌退出市場。
大陸工信部近日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湧現,接下來將依照未來製造等6大方向,聚焦人形機器人、量子科技等,對未來產業發展作出前瞻性部署。工信部也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
大陸工信部新聞發言人、總工程師趙志國5日在大陸國新辦舉行「推動高品質發展」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表示,工信部將穩步推進5G、千兆光網建設,有序推進5G網路向5G輕量化、5G-A演進升級。
大陸工信部表示,隨著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深入發展,人工智慧、人形機器人等新領域新賽道不斷湧現,接下來將依照未來製造等6大方向,聚焦人形機器人、量子科技等領域,對未來產業發展作出前瞻性部署。工信部也將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讓「老樹發新芽」。
中歐工業對話磋商機制第12次全體會議23日在北京召開,雙邊圍繞深化造船、中小企業、智慧製造等領域合作展開討論。中方表示,中國大陸堅定不移擴大高水準對外開放,高度重視中歐工業領域合作,願與歐方共同努力,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實現共同發展。
獨立研究機構「能源與清潔空氣研究中心」(Centre for Research on Energy and Clean Air, CREA)今(25)日公布一份報告,過去一年內,潔淨能源對中國經濟的貢獻打破以往紀錄,占GDP成長的40%,比前年多了30%。清潔能源計畫成為驅動中國經濟成長的最大動力,投資總額達到63兆人民幣,幾乎與全球對化石燃料的投資一樣多。
對於近年發展快速的汽車產業與車市,大陸將把重點從量轉為質。大陸工信部19日表示,預計2024年消費疲軟下,汽車銷量增幅將銳減約9個百分點至3%,因此要改變方針調整體質,整頓車業發展過快過剩、補足晶片等問題。
大陸去年雖達成經濟成長目標,2023年GDP年增5.2%,但今年持續面對復甦壓力。復旦大學經濟學院院長張軍日前主張,當前應彌補疫情3年衝擊最大的中小微企業與中低收入家庭,「政府一定要在這方面多花錢,」而非一味進行基建投資。同時「促消費」也不光應誘導家庭如何更多消費,而是該思考幫助家庭在短期內增加收入。
大陸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19日在大陸國新辦新聞發佈會上介紹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表示工業經濟總體呈現回升向好態勢,資訊通信業加快發展,2023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增率4.6%,較2022年提升1個百分點,製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4年保持全球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