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九二會談的搜尋結果,共17筆
多位台灣媒體人、作家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於會上表示自身起源於中國台灣,發展於祖國大陸,不能忘記自己的根,陸委會事後發出新聞稿表示,此為配合對岸統戰、損害國家主權,將依《兩岸條例》33條之一法辦;並說,中共把台灣媒體人、文化人叫到北京訓話,非政府樂見。
多位台灣媒體人、作家出席在北京舉行的海峽兩岸中華文化峰會,於會上表示自身起源於中國台灣,發展於祖國大陸,不能忘記自己的根,陸委會事後發出新聞稿表示,此為配合對岸統戰、損害國家主權,將依《兩岸條例》33條之一法辦;並說,中共把台灣媒體人、文化人叫到北京訓話,非政府樂見。
2024年即將過去,今年兩岸關係跌宕起伏,既有突破和亮點,也有困難和挑戰。整體來看,戰爭風險在降低、但對抗依然激烈;和平因素在積累,但互信遠未建立,尚未回到和平穩定或民心安定的局面。不過,兩岸關係愈是僵持拉扯,愈能讓人看清問題的本質,歸根究柢,還是如何處理「同」與「異」的關係。
2024年即將過去,今年兩岸關係跌宕起伏,既有突破和亮點,也有困難和挑戰。整體來看,戰爭風險在降低、但對抗依然激烈;和平因素在積累,但互信遠未建立,尚未回到和平穩定或民心安定的局面。不過,兩岸關係愈是僵持拉扯,愈能讓人看清問題的本質,歸根究柢,還是如何處理「同」與「異」的關係。
大陸宣布「聯合利劍-2024A」軍演的彼時,我正隨團在美訪問。我們被美方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國民黨認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背離蔡英文路線?
大陸宣布「聯合利劍-2024A」軍演的彼時,我正隨團在美訪問。我們被美方問得最多的問題是:為什麼國民黨認為賴清德的就職演說背離蔡英文路線?
賴清德總統就職演說自認向對岸釋出善意,卻是台灣總統直選後,歷任總統就職演說中闡述兩岸關係「最強硬」的一次,賴上任前說他的兩岸政策會延續蔡英文路線,但無論是性格和主張,2人相距甚遠。
總統賴清德就職演說如何表述兩岸關係,觀察重點在於他是否依循前總統蔡英文路線?還是更往實質台獨前進?他延續的是2016年的蔡英文版?還是2021年的蔡英文新版?
今(20)日是第16任正副總統就職典禮,總統賴清德的演說備受外界關注,他以「打造民主和平繁榮的台灣」為題,並對兩岸釋出善意。而在演說中,賴清德一共提了77次「台灣」、9次「中華民國」和3次「中華民國台灣」。對此,政大外交系教授黃奎博今日就指出,賴清德向北京拋出一根「略為削尖的木棍」,已把兩岸一邊一國的態勢逐漸明朗化,就職演說通篇都是「兩國論」,坐實了賴清德「台獨務實工作者」的信仰。
賴清德520就職演說的兩岸立場備受關注。陳水扁和蔡英文過去首任總統就職演說,對於對岸大多採取友善態度,扁提出「四不一沒有」;蔡則肯定有「九二會談」。但2人在第二任時態度就較為強硬,扁要求承認台灣在國際社會存在的事實;蔡則是強調「絕不會接受一國兩制」。
準總統兼民進黨主席賴清德在民進黨中執會上表示,希望兩岸之間可以理解、諒解,並尊重各自的立場,也要重視珍惜彼此的善意,呼籲由兩岸執政黨負責任的展開良性對話。民進黨與共產黨之間立場南轅北轍,但只要以人民福祉為念,雙方尋求默契與互信,並非難事。
主張「務實台獨」、「和平保台」及「親中愛台」的準總統賴清德,即將於5月20日就職,如同一般所預測進入後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恐陷入螺旋敵意上升及惡性循環狀態。若言現階段台美關係處於歷史最佳狀態,則兩岸關係也陷入民選總統以來最壞狀態;離戰爭邊緣的臨界點越來越近,風險係數攀升。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一失一得,豈是國家利益的極大化?
主張「務實台獨」、「和平保台」及「親中愛台」的準總統賴清德,即將於5月20日就職,如同一般所預測進入後蔡英文時代的兩岸關係,恐陷入螺旋敵意上升及惡性循環狀態。若言現階段台美關係處於歷史最佳狀態,則兩岸關係也陷入民選總統以來最壞狀態;離戰爭邊緣的臨界點越來越近,風險係數攀升。兩岸關係與台美關係一失一得,豈是國家利益的極大化?
2024總統大選13日落幕,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以558萬餘票當選下屆總統,他昨天在國際記者會致詞時,以「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取代《中華民國憲法》,再度迴避《憲法》二字。賴清德強調,「我將依照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不卑不亢,維持現狀,在對等尊嚴前提下,用交流取代圍堵,對話取代對抗」。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主張,若當選將恢復兩岸對話,重啟ECFA後續協商,歡迎陸客陸生來台灣。話音剛落,賴清德總統競選辦公室發言人陳世凱就批評侯友宜「還沒當選就想先討好中國」,也呼籲侯友宜「別為了討好中方犧牲台灣」。民進黨政府剛說要為陸生納健保、明年開放陸客,轉頭自我打臉,完美演繹「初一十五不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