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尋結果

以下是含有再感染的搜尋結果,共21

  • 糖友感染皮蛇 住院率飆3倍

    糖友感染皮蛇 住院率飆3倍

     糖尿病患者若同時感染俗稱「皮蛇」的帶狀疱疹,住院率恐高出3倍!醫師提醒,糖友免疫力原本就較低,一旦帶狀疱疹病毒活化,不僅血糖控制容易失衡,病程更長、治療更複雜,甚至可能成為壓垮健康的最後一根稻草。

  • 吳明賢轉戰醫學院 勉學子讀萬卷書

    吳明賢轉戰醫學院 勉學子讀萬卷書

     時任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8月起轉任台大醫學院院長。卸任前,以「行俠仗醫,以醫弘道」為題進行演講。擔任醫院院長第一天,他把自己定位為教練,希望讓明星球員們打一場好的比賽。進入醫學院後,他將投身人才培育,繼續貢獻社會,他勉勵年輕人,行萬里路,也要讀萬卷書。

  • 胃痛3年竟是細菌害的!他靠「4合1療法」根除

    胃痛3年竟是細菌害的!他靠「4合1療法」根除

    「沒想到困擾我3年的胃痛,竟然是細菌感染造成的!」40歲張先生是忙碌的公務員,平時工作繁忙、作息不固定,長期受到間歇性上腹悶痛困擾,症狀復發服用成藥仍未緩解,便前往新竹台大分院就醫,由胃腸肝膽科黃詮博醫師安排胃鏡與切片檢查,確診為幽門螺旋桿菌感染,併有慢性胃炎與十二指腸潰瘍。經鉍劑四合一療法治療後順利痊癒,不僅菌體成功根除,潰瘍與疼痛也大幅改善,讓他擺脫多年的不適,回到健康穩定的生活節奏。

  • 國二生發燒!醫立刻快篩 結果出爐家長嚇:才5個月又中

    國二生發燒!醫立刻快篩 結果出爐家長嚇:才5個月又中

    小兒科醫師陳信宏昨天分享一案例,一名國中二年級學生因為發燒來看診,陳信宏覺得不對勁,馬上建議做快篩,但家長說孩子1月才得過A型流感,沒想到快篩結果出爐,竟確診B型流感,孩子5個月內重複感染流感,讓家長大吃一驚。

  • 打過疫苗仍感染麻疹?專家示警:小心「免疫失憶」

    打過疫苗仍感染麻疹?專家示警:小心「免疫失憶」

    台灣麻疹疫情、瘧疾都紛紛創下近年感染新紀錄,疾管署最新公布,國內上周新增一例本土麻疹個案,曾接種兩劑麻疹疫苗仍感染。台大公衛學者陳秀熙指出,全球傳染病風險持續上升,尤其麻疹會讓病患發生「免疫失憶」,讓所有免疫細胞失去原先抵抗其他病毒感染的記憶性,要修正終身免疫的觀念,且WHO也首度發布真菌感染檢測與治療報告,警告全球侵入性真菌感染的藥物與診斷工具嚴重不足,對癌症治療等免疫低下族群威脅日增。

  • 消除C肝的最後1哩路!鎖定藥癮、共病、監獄3族群 加強篩檢治療

    消除C肝的最後1哩路!鎖定藥癮、共病、監獄3族群 加強篩檢治療

    肝病曾是台灣國病,在篩檢、藥物擴大給付之下,如今已快要達到消除C型肝炎的目標。衛福部長邱泰源今(12日)指出,B、C肝是危害國人健康的大問題,這幾年來已提供最好的藥物治療,有了很好的成效,非常有信心在明年達到消除C肝的目標。最後一哩路,會特別加強在藥癮、共病、監獄的篩檢與治療。

  • 穩住點值!蔡淑鈴籲:推DRG 同步調整醫師薪資制度

    穩住點值!蔡淑鈴籲:推DRG 同步調整醫師薪資制度

    立法院上會期通過主決議,明年6月底前須讓平均點值達到1點0.95元。健保署前副署長蔡淑鈴認為,現行論量計酬的支付方式對品質好的醫院不公,有醫院髖關節開刀再感染率長期都是0%,有醫院卻常常感染、需要再治療,卻是後者拿到的支付較多,逐步擴大DRG制度將是解方,但醫師的薪資(PF制度)須同步調整,如此就能穩定點值,提升醫療品質。

  • 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 一舉兩得

    胃癌、大腸癌整合篩檢 一舉兩得

     胃癌、大腸癌可「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檢查,發現可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約3成。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 創新篩檢!台大醫院一舉兩得 胃癌、大腸癌檢測一次搞定

    創新篩檢!台大醫院一舉兩得 胃癌、大腸癌檢測一次搞定

    胃癌、大腸癌可以「一次篩檢」!台大醫院發表全球首創胃癌、大腸癌的「一舉兩得」整合篩檢新模式,顛覆傳統單一篩檢概念,這項二合一糞便篩檢計畫,在傳統的大腸癌糞便潛血的基礎上,額外提供幽門桿菌糞便抗原的檢查,結果發現二合一篩檢可雙雙降低兩癌發生與死亡率,這項研發成果已於2024年10月1日刊登於《美國醫學會雜誌》JAMA期刊。國健署今年起也將在9個縣市試辦二合一糞便篩檢,未來將擴大到全國實施。

  • 別當感冒!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別當感冒!新冠死亡人數比流感多9倍 再感染病逝風險增2倍

    中秋節過後,許多診所擠滿看病人潮,宣告進入病毒活躍的「多事之秋」,而蟄伏其中的大魔王便是新冠病毒,當多數人認為新冠疫情穩定的同時,事實上,光是今年至少在年初與6月時就出現2波確診高峰,甚至首度出現孩童死亡案例,吳至行醫師告訴CTWANT記者,新冠肺炎絕不是小感冒,疾管署資料顯示,新冠死亡人數是流感的9倍,而且再感染者死亡風險更增2倍!

  • 健保放寬幽門桿菌除菌治療 9縣市8月起試辦糞便篩檢

    健保放寬幽門桿菌除菌治療 9縣市8月起試辦糞便篩檢

    胃癌是我國癌症死因第八名,其中有9成是由幽門螺旋桿菌感染引起。健保署今(16)公布放寬幽門桿菌除菌治療的健保給付,對此醫界十分認同,不僅能減少臨床內視鏡過度使用,民眾進行篩檢也更有效率;此外,國健署8月1日起,已在9縣市試辦胃癌篩檢,針對50到74歲民眾,提供免費糞便抗原檢驗。

  • 新冠「免疫竊盜」 醫:類鼻疽幫凶

    新冠「免疫竊盜」 醫:類鼻疽幫凶

     凱米颱風強風暴雨,六縣市嚴重淹水,導致類鼻疽病例不斷上升,疾管署疫報顯示,凱米颱風後今年累計37例個案、釀3人死亡,創19年來最高紀錄。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除了颱風帶來淹水外,新冠疫情後發生「免疫竊盜」,讓人體免疫功能下降,也是導致類鼻疽疫情比往年嚴峻的原因之一,「新冠病毒只要確診一次,後面只要再遭遇一次敵人,無論任何細菌、病毒,恐怕都擋不住」!

  • 類鼻疽大爆發新冠害的!台大醫: 確診釀「免疫竊盜」病毒全擋不住

    類鼻疽大爆發新冠害的!台大醫: 確診釀「免疫竊盜」病毒全擋不住

    凱米颱風強風暴雨,導致類鼻疽不斷升溫,疾管署疫報顯示,凱米颱風後今年累計37例個案、釀3人死亡,創19年來最高紀錄。台大兒童醫院小兒感染科醫師黃立民指出,除了颱風帶來淹水外,新冠疫情後發生「免疫竊盜」,讓人體免疫功能下降,是導致類鼻疽疫情比往年嚴峻的原因之一,「新冠病毒只要確診一次,後面只要再遭遇一次敵人,無論任何細菌、病毒,恐怕都擋不住!」

  • 新冠染疫後 保護力最多3個月

    新冠染疫後 保護力最多3個月

     新冠病毒不斷變異,美國近期出現KP.3.1.1新變異株,引起高度關注。台大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約在2到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應追加接種10月開打的JN.1疫苗,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減少重症風險。

  • 新冠疫情再起!專家提醒:10月JN.1疫苗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疫情再起!專家提醒:10月JN.1疫苗為追加劑接種

    新冠肺炎夏季流行趨緩,主要反映JN.1、KP.2疫情,但新冠病毒不斷變異,未來仍可能受LB.1、KP.3.1.1變種病毒影響而出現新一波疫情。公衛學者提醒,如今的病毒已不同於Alpha、Delta時代,感染後的保護力無法維持半年~1年之久,2~3個月就會衰退,今年7、8月雖有大量民眾染疫,但到了9、10月,恐有再感染的風險,民眾應將10月開打的JN.1疫苗視為追加劑接種,而脆弱族群在等待新疫苗的同時,應先接種XBB疫苗,提高自身保護力。

  • 喉嚨痛以為感冒 26歲女一查染淋病 醫:用嘴也會中鏢

    喉嚨痛以為感冒 26歲女一查染淋病 醫:用嘴也會中鏢

    一名26歲女子總覺得喉嚨卡卡且反覆疼痛,起初以為感冒,但看了耳鼻喉科後仍不見改善,直到私密處出現不適,加上尿尿會痛,才趕緊到泌尿科求診,經檢查發現,原來女子的不適症狀是淋病所致。醫師提醒,淋病除了藉由下體的性接觸傳染,口交也有可能中鏢,在臨床上很常見卻往往被病人所忽略。

  • 女童喉嚨痛疑似卡魚刺 就醫竟是染腸病毒

    女童喉嚨痛疑似卡魚刺 就醫竟是染腸病毒

    近期腸病毒疫情持續升溫,頭份市為恭紀念醫院每天均有超過數十位幼童前來急診或門診就醫。近日,一名3歲女童急診,家長描述女童在用餐後哭鬧著喉嚨疼痛,母親原來懷疑可能是被魚刺刺傷喉嚨。但經為恭醫院兒科主任李浩遠檢查後,診斷為腸病毒感染導致的手足口病,類似被魚刺刺傷,這是腸病毒A71型感染的典型症狀,女童收治住院,經治療後已獲得改善。

  • 染腸病毒後皮疹長滿手 醫曝傳染風險:酒精消毒沒有用

    染腸病毒後皮疹長滿手 醫曝傳染風險:酒精消毒沒有用

    近期腸病毒肆虐,而不少兒童也因感染腸病毒長出皮疹,又安心診所醫師王韋力就表示,今年診間的腸病毒患者相較去年同期增長了1.5倍,許多家長停課後仍會帶著腸病毒兒童出門,但其實皮疹如有水泡也具有傳染力,呼籲腸病毒兒童盡量避免到公共場合,以防繼續傳染。

  • 新冠仍在 前3月死亡數達流感8.3倍

    新冠仍在 前3月死亡數達流感8.3倍

     許多人誤以為新冠病毒的威脅已經過去,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灣感染管制學會理事長王復德表示,今年初疫情再次升溫,1至3月平均每月2158人感染新冠併發症,65歲以上長者就占6成。根據統計,國內今年1到3月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是流感的8.3倍,顯示新冠肺炎仍是嚴重威脅,提醒高風險族群若出現症狀應自我快篩,若檢驗陽性,務必尋求醫療協助,把握5天黃金治療期。

  • 5大病友團體聯手呼籲 高風險族群勿輕忽新冠威脅

    5大病友團體聯手呼籲 高風險族群勿輕忽新冠威脅

    新冠疫情雖然已過高峰,但根據統計,今年1到3月國內新冠肺炎死亡人數是流感的8.3倍,顯示新冠肺炎對高風險族群造成嚴重威脅。台灣病友聯盟、中華民國乳癌病友協會、台灣年輕病友協會、HOPE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台灣癌症基金會今天(6)攜手呼籲高風險族群民眾,慢性病患者及照護者應多關注身體狀況,維持防疫生活好習慣,若出現症狀應每間隔1天快篩,檢測陽性後要盡速尋求醫療協助。

回到頁首發表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