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國家統一的搜尋結果,共573筆
總統賴清德上月29日主持中華民國114年11月份將官晉任授階典禮,首度公開表達「反對推進統一」的態度,並強調投資國防就是投資和平,強化國防不是挑釁,是為了維持現狀,守護台灣的民主與生活方式。對此,《美麗島電子報》董事長吳子嘉則指出,中華民國憲法是為因應統一,而賴這話講出來有語病,「完全跟憲法不合,這叫違憲」,認為賴的說法非常奇怪。
大陸駐大阪總領事薛劍針對高市早苗7日在國會答辯時的「台灣有事」言論,在X(原推特)上發文稱「斬掉骯髒的頭顱」。日本官房長官木原稔10日表示,已就此向陸方提出強烈抗議。但大陸外交部回應稱,高市對台灣議題發表「錯誤言論」,呼籲日本檢討歷史責任。
鄭麗文走進馬場町,不只是一次獻花、鞠躬的動作,而是一場思想上的革命。她挑戰的不是歷史,而是被民進黨壟斷多年的「歷史解釋權」。民進黨長年自詡人權政黨,愛以「白色恐怖受難者」自居,卻忽略一個根本事實--他們沒有自己的烈士。
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接受「台灣地區政治受難人互助會」的邀請,出席「50年代白色恐怖秋祭追思慰靈大會」,清楚表示:國共之間對於很多事情主張不一樣,但是這不代表彼此一定要兵刃相見或剩下自相殘殺一途,希望可以透過對話取代對抗,過去的歷史悲劇可以透過和平方式化解。儘管鄭主席表達追求和解的決心,不過她同時面對兩大阻礙,一是民進黨藉機批判,二是國民黨內保守派的批評。
大陸近日高調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一連串動作讓外界看得眼花撩亂,歸納起來,共有六大面向:法律手段的內政推進、歷史敘事的重構連結、輿論宣傳的鋪天蓋地、統一好處的心理試探、軍事科技的耀武揚威、說走就走的融合交流。一整套企圖推進統一的「系統工程」,已全面啟動。
10月底到現在,賴清德總統的兩岸論述,悄然加進了6個字:「反對推進統一」,並置於「反併吞、反侵略」之後。這個新表述,顯然是直接針對中共四中全會提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以及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喊話「統一後會更好」等政治訊號而來。國民黨主席選舉期間藍營出現「反紅統」聲音,相信也給了賴總統一些底氣。
兩岸學術交流面臨限縮之際,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近日與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在北京舉辦兩岸關係研討會,有近40位兩岸專家齊聚,探討中美關係和兩岸情勢。兩岸學者同聲強調兩岸制度化、機制化學術交流的重要性,尤其在當前複雜的國際和兩岸情勢下,交流有助深化雙方相互理解,為兩岸關係發展注入新動能。
10月底到現在,賴清德總統的兩岸論述,悄然加進了6個字:「反對推進統一」,並置於「反併吞、反侵略」之後。這個新表述,顯然是直接針對中共四中全會提出「推進祖國統一大業」,以及台灣光復80周年紀念日大陸政協主席王滬寧喊話「統一後會更好」等政治訊號而來。國民黨主席選舉期間藍營出現「反紅統」聲音,相信也給了賴總統一些底氣。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5日首辦「和平推演」,假定民國117年大陸學者提議商談「兩岸和平發展框架」。以台灣立場發言的兩岸媒體人徐和謙表示,短期希望恢復原有經貿協議運作,跟進新開放待遇;中期可建立共同框架包含兩岸最高民意機關交流,長期願就統一進行協商,但不預設時間表,且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政框架、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下進行。
旺旺中時媒體集團與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5日首次合辦「和平推演」,假定民國117年大陸學者提議商談「兩岸和平發展框架」,大陸官方邀請新任台灣準總統來訪。以台灣組立場與會的兩岸媒體人徐和謙表示,短期希望恢復原有經貿協議運作,跟進近年新開放待遇;中期願建立共同框架,包含兩岸最高民意機關交流等,長期在恢復互信基礎下,願就統一進行協商,但不預設時間表,且必須在中華民國憲政框架、兩岸協議監督機制下進行。
大陸方面近期推出一系列對台舉措,包括設立台灣光復紀念日、公布便利台胞入境新政、舉辦聯合國成立80週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國台辦增加新聞發佈會舉辦頻率、新華社播發三篇「鐘台文」署名文章、公安機關立案偵查台獨頑固分子沈伯洋等。有輿論認為,這是大陸在打「組合拳」,象徵大陸對台政策進入新階段。大陸國台辦發言人張晗回應,大陸有責任為兩岸同胞謀利造福,增進兩岸同胞福祉。
在甫與美、日、韓元首分別會晤後,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4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見來訪的俄羅斯總理米舒斯京。習近平指出,維護好、鞏固好、發展好陸俄關係,是雙方的戰略抉擇;雙方要保持密切協調,把陸俄合作的蛋糕做好。隨後兩國發表《聯合公報》,達成多項合作,包括衛星、廣電、農業、發展北極航道等,俄羅斯將按國際標準為大陸培育極地水域專家。
上海台灣研究所4日於上海舉辦「兩岸關係回顧與展望」座談會,邀集多位曾參與「辜汪會談」及兩岸協商的前官員出席。海協會會長張志軍與中華民族發展基金會董事長林中森先後致詞,均強調在「九二共識」基礎上推動兩岸交流合作的重要性。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3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上午分組討論主題為「台灣的抗日運動」,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在發言與會後受訪時強調,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必須結合弘揚正確的二戰史觀,糾正西方與台灣社會長期存在的錯誤敘事。他指出,台灣部分人士對日本殖民統治懷有「戀殖心態」,這種心理扭曲「舉世罕見、極為病態」,必須正本清源、搶救真實歷史記憶,讓歷史回到真相的軌道上。
10月30日陸美兩國元首在韓國釜山舉行「川習會」,會中並未談到台灣議題。外界分析,台灣問題是陸美關係的核心之一,可能留待川普明年訪陸時再深入討論。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認為,在川普第二個任期,美國對中國打「台灣牌」的態度出現變化,大陸未來應運用制度優勢與話語引導,讓美國相信兩岸統一不會損害美國利益,推動兩岸朝和平統一方向前進。
「全球視野下的中國抗戰」國際學術研討會今天(3日)在北京大學英傑交流中心舉行,上午舉行的分論壇「台灣的抗日運動」中,清華大學台灣研究院院長巫永平會後接受媒體聯訪,針對國民黨新任主席鄭麗文的上任與兩岸關係前景發表看法。他指出,鄭麗文公開強調「我是中國人」,這不是孤立的個人表態,而是反應出「台灣社會整體民意的變化」,代表著兩岸關係可能出現的新契機,而統一是「不需要選擇的未來」。
大陸近期大動作紀念台灣光復80周年,相關宣傳和各式活動還沒結束,緊接著又宣布一項與台灣有關的歷史紀念。大陸全國政協常委會1日決定,明年11月將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60周年活動。2016年11月,中共也曾紀念孫中山誕辰150周年,當時由中共總書記習近平發表長篇演說,可預期明年的活動,也將維持相同高規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