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小葉菜類的搜尋結果,共14筆
全國豬肉均價端午節期間飆破每公斤百元,創近30年新高,甚至綜觀全球價格也達世界第二高,然而此天價至今仍未有顯著改善,民進黨立委林岱樺今(15)日於立法院經濟委員會提到,今年豬肉生產成本高達每公斤92元,較美國的68元以下高出不少,即便美豬空運來台仍具成本優勢,若農業部不立即啟動基因定序、AI技術等科學化養殖提升生產效率,大量進口豬肉將衝擊本土豬農,而從紐西蘭零關稅乳品來看,進口商勢必也不會讓消費者受惠,整體上將導致豬農、消費者受害,僅進口商得利。
主婦備料方式不同,不過有些步驟順序若做錯,可能會影響健康,農業部表示,民眾常常糾結,到底應該要先切菜再拿去洗,還是先把菜洗乾淨後再切?正確方法應該是先洗再切,如果先切的話,容易使蔬果表面農藥殘留從切口處滲入組織,不小心就把農藥殘留吃下肚;另外,清洗時不用加鹽巴、小蘇打粉或蔬果清潔劑,用乾淨、流動的清水洗最好。
為提升紙穴盤移植效率並擴大其應用,農業部台東區農業改良場研發紙穴盤移植裝置,該裝置可附掛於不同車輛,每次可移植4行,除大幅提升作業效率外,人員可以採用乘坐方式操作,不需人力拉動,減少作業辛勞。該裝置為高效省工之移植新利器,而且已完成技術授權,業者正將原型機商品化,使機械更具競爭力。
很多人吃橘子時,都是剝了皮就直接吃。然而,資深護理師譚敦慈提醒,所有水果在食用前都應清洗,就算不吃果皮也不例外,以免殘留的農藥進入體內。她並強調,清洗水果時無需使用專用清潔劑,只用清水即可達到理想的清潔效果。
食藥署日前發布最新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青蔥、韭菜、蒜等小葉菜類等,一口氣新增135項農作物農藥殘留量標準,番茄、綠花椰菜、辣椒農藥殘留容許量放寬到原本的3倍。草莓還新增3項農藥殘留,比照日本標準。國民黨立委質疑,無農藥種植已經是國際趨勢,衛福部為何要反其道而行,難道背後有人下指導棋嗎?還是因應日本要求?
未來青菜要洗乾淨了!食藥署發布最新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包括青蔥、韭菜、蒜等民眾常吃小葉菜類等在內,一口氣新增修135項農作物農藥殘留量標準,不僅規定都比國際寬鬆,其中番茄、綠花椰菜、辣椒等6項蔬果,農藥殘留容許量最高更放寬到原本的3倍。另外,針對草莓則新增3項農藥殘留標準,幾乎比照日本標準。
台東部落昨發生吃蝸牛小米粽集體中毒事件,釀3死6重症,衛福部今(19)日證實在檢體中驗出劇毒農藥「有機磷托福松」。農業部農業藥物試驗所官網顯示,托福松可使用於大豆、甘蔗、西瓜、香蕉、番茄、柑桔類及十字花科蔬菜等蔬果;台東縣植物保護商業同業公會總幹事陳仕軒指出,雖然購買托福松的農民很多,但都是實名管制,不需把農藥汙名化。
為維護縣民食用生鮮蔬果安全,台東縣衛生局今年1至4月前往傳統市場、蔬果零售業者、超市、賣場、餐飲店等處,抽驗生鮮蔬果共計70件,檢驗結果63件與規定相符,7件蔬果殘留農藥含量超過「農藥殘留容許量標準」。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將蔬果農藥殘留列為重點監測品項,2021年起啟動每年生鮮蔬果抽驗監測計畫,去年共抽驗728件檢驗411類農藥,結果22件蔬果農藥殘留違規,其中菠菜、青蔥等小葉菜類違規最多,市府已請業者將不合格產品下架。
台中市食品藥物安全處將蔬果農藥殘留列為重點監測品項,2021年起啟動每年生鮮蔬果抽驗監測計畫,去年抽驗728件檢驗411類農藥,結果22件蔬果農藥殘留違規,其中菠菜、青蔥等小葉菜類違規最多,市府也請業者將不合格產品立即下架。
影響青蔥產量及賣相的真菌性病害黑腐病,近來在中南部地區傳出零星災情,農業部台中區農業改良場提醒指出,近期天氣溼冷,為避免蔥蒜作物感染黑腐病,致使賣相不佳而造成收益損失,籲請農友適時加強田區管理,嚴防病菌危害。
不少人在洗蔬果過程中會添加小蘇打粉,認為這樣做更能有效避免農藥殘留,但此舉真的正確嗎?對此,有營養師就指出,小蘇打粉為弱鹼性,理論上可助降解酸性的農藥,但是當PH9時,降解也需12小時,而洗菜不可能耗費這麼久時間,所以沒效果,他並強調,最好的洗菜方式還是使用流動清水。此外,不同的蔬果,清洗方法也各有不同,包括小葉菜類、包葉菜類、豆菜類、果菜類及小漿果類,只要掌握正確清洗秘訣,就能吃得更安心。
許多人搞不清楚蔬果究竟要先切再洗或先洗再切,農業部表示,蔬果最好要先洗再切,才能避免表面農藥從切口滲入組織內部,清洗過程中可用小蘇打粉或蔬果專用清潔劑,同時使用乾淨且流動的清水清潔表層,確定清洗乾淨後就可去皮或去蒂頭。
食藥署7、8月在全台抽檢944件蔬果,最新公布「農藥殘留」抽驗結果,有80件農產品不合格,毒蔬菜流全台,不只菜市場、量販店,連火鍋店和手搖飲料店也中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