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心臟猝死的搜尋結果,共09筆
31歲網美謝侑芯曾是護理師,因亮麗的外型而被封為「護理系女神」,最近卻驚傳她因心臟病驟逝,震驚許多人。胸腔暨重症專科醫師黃軒表示,年輕人易因壓力大、睡眠不足及無固定運動習慣,增加心因性猝死(SCD)風險,若有不時胸痛、心悸等症狀,務必加以留意。
大陸17歲的天才羽毛球運動員張志傑,前天(30日)突然暈倒在球場,送醫不治身亡。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表示,運動員最常發生猝死的原因,是肥厚性心肌病變與心臟冠狀動脈異常,建議要從事高強度的體育訓練前,應先評估心臟風險,有任何不適都要停止運動,及早就醫。
許多人都有睡覺打呼的現象,千萬不要輕忽,恐引發心血管疾病、中風,甚至猝死。對此,減重專科醫師魏士航分享3招解決睡眠打呼,分別是減重、側睡及睡前不喝酒。他也提醒,若打呼症狀長期未改善,應就醫接受進一步檢查與治療。
最近早晚溫差大,動輒超過10度,且周六(24日)元宵節轉濕涼,西半部將下探14度低溫。對此,醫師表示,溫差大不只身體難適應,且容易要人命,這包括「心臟的猝死」與「腦血管疾病」,建議民眾多喝水讓身體更能調適溫差,並暫時減少費力的戶外活動。
日前一位前職棒選手張誌家,疑似因心肌梗塞猝死,引發許多運動員對身體健康關注,高雄市立大同醫院連續2年與在地職棒隊伍台鋼雄鷹合作,簽署MOU運動醫療協議,照顧球員身心健康,要成為雄鷹邁打進一軍最佳後盾。
前職棒投手張誌家年初傳出疑心肌梗塞過世,享年僅43歲,猝死事件讓職業運動員的健康狀況引發各界關注。為避免憾事再發生,高雄市立大同醫院善盡社會責任,以照顧在地運動選手為使命,第二年與台鋼雄鷹隊簽署MOU運動醫療合作,除時時刻刻照顧球員的身心健康,也特別進行全面健檢,今年還加碼成立專業運動醫療團隊,在賽場邊隨時守護台鋼雄鷹隊選手,成為台鋼進軍一軍的最佳神隊友。
運動中發生心臟意外的案例頻傳,引起許多人關注。對此,心臟內科醫師劉中平引述國外研究指出,美國大學校隊成員有比較高的心臟猝死機會,尤其是第一級的男子籃球錦標賽選手,比起美式足球和田徑選手都來得高。而探究最常發生猝死的原因,主要是肥厚性心肌病變及心臟冠狀動脈異常所引起,因此,當從事高強度的體育訓練前,最好評估自身健康,一旦出現胸悶、頭暈、手腳發軟等跡象,務必停止運動、及早就醫。
「2023台北馬拉松」今(17)日在強烈大陸冷氣團影響下起跑,北部出現10度以下低溫。主辦單位稍早表示,現場共有4人倒地送醫,其中有3名跑者當下無生命跡象,所幸送醫後已恢復心跳;另一名42歲跑者則是中風。中華民國心臟醫學會專科指導醫師劉中平表示,多運動對身體好,但激烈運動時要小心避免心臟病發作,一旦出現胸口悶痛、頭暈與眼前發黑,以及手腳發軟等徵兆,務必立刻停止運動,且要尋求旁人的協助,以免發生猝死危險。
衛福部口腔健康司長賴向華傳出19日凌晨於住處猝死,享年56歲,研判死因疑為天冷引發急性心肌梗塞。而衛福部長薛瑞元在得知此事件後,感到相當震驚,表示平時看不出對方身體有異樣。為何健康的人會猝死?重症專科醫師黃軒指出,在急重症處理這些患者,會發現危機就藏在個人生活中,並點出6個值得留意的習慣,其中他就提到,保暖不是把四肢包起來就好,很多人都忽略耳根及脖子的保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