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空腹血糖值的搜寻结果,共26笔
一名40岁患者因开车困难,就医后发现右眼视力只剩下0.1到0.2,且空腹血糖值和糖化血色素均为一般人的3到5倍,还着急地询问医师能否开刀让视力恢復,但被建议应先「控制血糖」,所幸他血糖下降后再度回诊,视力从0.2回升到0.6,也让医师藉此呼吁民眾,千万别因血糖遁入地狱。
有些人不敢吃芒果,担心太甜会让血糖飙。食安专家韦恩表示,美国研究发现,即使是每天吃很甜的芒果,不仅有助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敏感性,还能降低体脂肪,效果比吃低糖谷物棒还要好。营养师薛晓晶表示,芒果确实营养丰富,但也不能卯起来吃,最佳摄取量为一次半颗中型芒果。
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患,控制血糖成了重要课题。营养师薛晓晶分享有一位55岁男糖尿病患,因听到糖尿病会短命,到门诊寻求协助,在指导下,男子落实1212间歇性断食与天天运动,3个月后成功甩肉23公斤,空腹血糖值从220降到100以下,一扫初次谘询时,忧心只能再活10年的恐惧。
代谢症候群患者是三高的高危险族群,发生心臟病及脑中风风险更是一般人的两倍。减重医师蔡明劼表示,研究发现,连续半年接受吃新鲜蔬果、适量海鲜与少量红肉的「大西洋饮食」者,可以降低6成新发生代谢症候群的风险,不仅有助于长寿,且没有增加环境碳排放,还兼具环保意义。
很多人会吃便当来打发一餐。家医科医师李唐越分享有位50岁男子,虽不吃甜食,但中午都会吃2个便当,先前因为体重掉了10公斤就医,才知已罹患严重糖尿病,而其罹病原因,恐与便当脱不了关系,他并指除了便当外,炒饭、炒麵等外食,也都隐藏着「爆糖危机」。
吃饱就想睡,基因医师张家铭提醒,有可能已有胰岛素阻抗的现象,此时检验血糖,可能还在正常值,但胰臟已超时加班,拚命分泌胰岛素来维持血糖稳定,才会昏昏欲睡,若不改善,恐增加罹患糖尿病、高血压、脂肪肝与心血管疾病风险,建议可透过调整饮食、运动、改善睡眠,来帮助逆转胰岛素阻抗。
一名年长女子因腹胀而就诊,接连做了胃镜、腹部超音波检查都未发现异常。然而,在后续的追踪检测中,却发现空腹血糖值逐渐飙升,且腹胀症状日益明显,最终透过电脑断层揪出「癌王」胰臟癌病灶。医师指出,胰臟癌的先行症状除了血糖上升外,还有体温增加,以及胆固醇与三酸甘油酯呈现下降,一旦有这些情况,务必尽快就医检查。
元宵节将近除了猜灯谜、逛灯会之外,民眾不免也会吃上几颗汤圆应景,不过应当注意血糖的管理,避免糖尿病轻易找上门。国民健康署提醒民眾,应遵循「定期健检、妥善监控、健康管理、均衡饮食及规律运动」等5方式,及早掌握慢性病风险。
现代人生活节奏紧凑,忙碌的工作和不规律的饮食,使血脂、体脂偏高及胆固醇失衡成为普遍的健康隐忧。
外食族、手摇饮、不运动族群当心!台湾每10人就有1人罹患糖尿病,更有22万人不知道自己确诊糖尿病,台湾基层糖尿病协会理事长李洮俊指出,现代人生活压力大、工作忙碌,饮食作息不规律,导致糖尿病出现年轻化趋势,40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外食族、手摇饮、不运动族群当心!一名40岁男性,在员工健检时发现空腹血糖值飙至140、确诊糖尿病,原来他因为工作压力大,每天都要喝2杯手摇舒压,加上长期熬夜、外食、缺乏运动,体重已达肥胖标准。
一名41岁女子被检查出罹患糖尿病,除了需要服药来控制血糖外,还被告知一定要减重。但后来她谘询第二意见,经调整药量,再搭配饮食规画及餐后20分钟的超慢跑,4个月的时间就让糖化血色素从9.2降至5.9,成功缓解之余,体重更减掉14公斤。
芭乐热量低,深受减重者青睐。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一项研究发现,吃未削皮的芭乐,确实有助降体重、BMI,但若吃削皮的芭乐,还能降低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坏胆固醇LDL、空腹血糖与胰岛素阻抗,减少「万病之源」糖尿病罹患机率。
良药苦口,服药之后吃颗糖可以缓和不适感。餐桌上常见的另一种调味料则具备成为抑制食欲的能耐,帮助人们有效降低血糖值、胆固醇甚至减少内臟脂肪。这种神奇的调味料就是醋。法国生物化学家建议,一天之中最丰盛的一餐开动之前10分钟,喝一杯以水稀释的醋,就能抑制食欲,有助于控制体重。
台湾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营养医学医师刘博仁表示,有新陈代谢症候群的人,得到糖尿病的机率会增加6到8倍,若不及早摆脱,还会增加血管硬化、癌症、快速老化的情况,国健署则建议可以三低一高饮食原则、每日运动30分钟、不吸菸、纾压与定期健检等5招来改善。
腹部的内臟脂肪是健康的隐形杀手!营养功能医学专家、医师刘博仁指出,它会分泌出许多发炎激素,于体内各器官「放火」,造成衰老、慢性病、癌症等。他并提到,内臟脂肪过多易引起代谢症候群,5大警讯指标包括腰围过粗、三酸甘油酯偏高、高密度蛋白胆固醇过低、血压偏高及空腹血糖值偏高,只要符合3项就得小心。
芭乐热量低,深受减重族喜爱。肾臟科医师江守山表示,一项研究发现,吃未削皮的芭乐,确实有助降体重、BMI,但若吃削皮的芭乐,还能降低总胆固醇、三酸甘油酯、坏胆固醇LDL、空腹血糖与胰岛素阻抗,减少「万病之源」糖尿病罹患机率。
据统计推估,台湾约有230万名糖尿病患者,但其在发病初期不易发现,往往让许多人忽略。对此,营养师李婉萍提到,先前遇过一名年长患者于看诊时透露,因私密处一直发痒而至泌尿科求诊,结果检查发现竟是罹患糖尿病。谈及糖尿病徵兆,她指出,除了大眾熟知的「吃多、尿多、喝多」外,包括皮肤伤口不易好、泌尿道反覆感染、体重减轻、视力模糊及神经病变等,也都要警觉。
糖尿病患可以燕麦吗?减重医师吴榛槿实测市售钢切燕麦、薄燕麦片、无糖燕麦饮、调味薄燕麦片等市售燕麦产品,比较食用前、后血糖差异,发现4种都会让血糖上升,「比想像中来得高」,其中后两者无糖燕麦饮、调味薄燕麦片,因让血糖变化过大,不建议糖友食用,而若钢切燕麦、薄燕麦片「可以吃,但要小心吃」,应先吃固体蛋白质后再吃。
根据国健署统计,全台有200多万名糖尿病友,并以每年新增2万5000人速度持续增加,对此,家医科医师李唐越推荐糖友们「降血糖必吃的3种食物」,包括鲑鱼、秋葵及亚麻仁籽,指吃这3种食物能助控制血糖,还能预防肥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