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含有酒精不耐症的搜寻结果,共14笔
酒精为一级致癌物,饮酒无论多寡,均可能导致癌症及各器官损伤,但喝酒容易脸红的酒精不耐症患者,罹癌风险更高。过去研究指出,单纯喝酒者的罹癌风险为一般人的7倍,但若患有酒精不耐症,又喝酒,风险则会提高至70倍。专家呼吁政府,应将酒精不耐症基因检测纳入癌症筛检,另建议无饮酒习惯者不应开始饮酒,已有饮酒习惯者应尽量减量。
喝酒脸红代表肝功能好?这是不少民眾的迷思。根据统计,台湾约有49%民眾患有酒精不耐症,是另类的世界第一,这些民眾因缺乏乙醛去氢酶,无法有效代谢乙醛,导致喝酒后脸红、心跳加快、呕吐等。过去研究指出,单纯喝酒者罹癌风险为一般人的7倍,但若患有酒精不耐症,又喝酒,风险则会提高至70倍。专家呼吁政府,应将酒精不耐症基因检测纳入癌症筛检,民眾只要在口中刷一刷,一小时后就能得知结果。
一喝酒就满脸通红?可能是酒精不耐症!长期喝酒会增加罹癌风险,尤其酒精不耐症患者,风险恐高出40倍。医师示警,全台有近半数、千万名民眾有酒精不耐症,位居世界之冠,症状包括脸红、心跳加速、呕吐等,民眾可透过酒精、纱布轻松检测,切勿过量饮酒。
黄小琥将推出阔别7年的大型个唱「黄小琥 2025 琥·向 世界巡迴演唱会」,首度唱进北流、高流,日前宣布加开台中站,日前应邀上《只能喝酒的图书馆》网路节目,展开了一场深入对谈,有趣的是,男女主持人喝的是酒,但有「酒精不耐症」的小琥姐只能喝水,节目中她侃侃而谈,提到生命中过往的「前任」、「渣男」们,她气场爆表说:「我就等着你们回来找我。」
一名35岁男子个性海派,每逢喝酒聚会,总喝到酒酣耳热、满脸通红,半年前开始觉得吞咽卡卡,就医检查竟发现是罹患3期食道癌,即使经放疗,仍保不住食道,全被切除以胃重建。医师提醒,喝酒会脸红者,是因体内ALDH2酒精代谢基因缺陷,应视为警讯,若还逞强喝酒,罹患食道癌风险是常人的80倍。
岁末年终是聚餐、喝酒的高峰,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目前喝酒的人口高达23亿,其中10亿人为重度饮酒者,长期过量饮酒将导致肝硬化、消化道疾病,酒驾也会引发交通意外,一夕之间,幸福家庭就烟消云散。台湾青少年饮酒情形严重,高中生有3成喝酒、国中生有1成4喝酒,开始饮酒的年龄越低,就有越早演变成酒精成瘾的倾向,专家呼吁修正合法饮酒年龄,从18岁提高到21岁,甚至是25岁。
肝癌是很凶险的癌症,由于早期症状不明显,许多患者确诊时已进入晚期,造成高死亡率。对此,台北荣总遗传优生科主治医师张家铭指出,肝癌成因多元,其中先天带有ALDH2的基因突变,也就是俗称的酒精不耐症,是一项常被忽略的危险因子。它就像潜伏于体内的隐形炸弹,尤其是在喝酒时,危害更为明显。
女星方文琳因健康检查发现早期食道癌,得以及时处理,唤醒民眾对食道癌的重视。近日一名60岁女性因为喉咽部不适、吞咽时常有紧绷感,偶有胃酸逆流症状,安排胃镜检查发现食道有约2公分的病变,切片病理化验报告显示为癌前病变。所幸及早发现,在医师建议下接受微创手术治疗,免于开胸食道切除手术。
数年前名人严凯泰因食道癌过世引起恐慌,民眾也因此建立了食道癌预防观念,日前女星方文琳因健康检查发现早期食道癌,得以及时处理,再次唤醒民眾对食道癌的重视。近日有一名60岁女性检查出食道癌前病变,接受微创治疗,免于开胸食道切除手术,维护生活品质。
世界卫生组织(WHO)2007年将乙醛列为一级致癌物,研究显示亚洲人的酒精不耐症比例远高于欧美人,其中台湾更是亚洲国家中比例最高的国家,也是全球最高。为此酒精不耐症协会理事长陈哲宏带领马偕医学院医学生到台东马偕医院酒精卫教,推动正确认识「酒精不耐症」。
总统赖清德提出「健康台湾」愿景,其一政见是成立癌症新药基金。健保署日前抛出「徵酒捐」构想,作为癌症新药基金的新财源。公共卫生学会、外伤医学会、成瘾学会等9大团体今(5日)发出声明力挺,表示过去10多年,政府都在原地踏步,如今终于有突破,期盼透过开徵酒捐,降低全民酒害。
下班心情好blue,想喝点酒解闷,又担心宿醉隔天会爬不起来吗?这几年无酒精饮品越来越受到欢迎,和一般常见的酒类风味几乎一样,却不含任何酒精成分,不论是在派对、聚会或是酒吧,喝一杯「无酒精饮品」,既能沈浸在欢乐的氛围中,又能摆脱宿醉困扰,深受不少人喜爱。
喝酒脸红代谢快?天主教辅仁大学医学人文博物馆今(15)日举办「举杯消愁愁更愁-酒精与健康」特展开幕式,其中揭开喝酒脸红的原因,以及背后的可怕真相,而身为预防医学与公共卫生专家的行政院长陈建仁虽无法亲自到场,但也抽空录制影片为主办单位打气,祝福展出顺利。
有鑑于冬令时节天气转冷,国人喜好饮用酒类与食用含有酒精成分料理,容易发生酒驾。因此,警政署与臺湾酒驾防制社会关怀协会于今(31)日共同举办「打击酒驾、平安回家 警、医共同防制酒驾年度宣导记者会」,由警政署长黄明昭与协会理事长许以霖共同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