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地方的产业重心都可能随着时代、

环境而改变,

日治时期新竹市的商业中心转移到东门后,

也影响了周边商业的发展,

然而东门市场在这百年间

曾经极为繁荣,

但又为什么逐渐没落?

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

东门市场百年来的兴衰起落。

在《IN新竹》第一期曾经介绍过,新竹市街的商业发展始于北门大街与长和宫。日治后期,商业中心才逐渐移转至东区。即使到现在,东区依然有新竹最热闹的商圈。而在中心从北门转移到东门的过程中,「东门市场」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

日治时期,初建大规模新竹市场

清代在长和宫庙口便有户外市集出现,但对日本政府而言,却有卫生和管理上的疑虑,便委托私人建设市场。明治三十三年(一九○○年),由日本人渡嘉唯良邀十人共同集资,在东门附近所设立的市场,是新竹第一座市场,也是东门市场的第一代。

经过十年,第一代东门市场,因规模狭小且原有建筑早已不堪,政府便决定在旧市场南方兴建一占地约六百坪,楼高二层的新市场。明治四十四年(一九一一年)七月,第二代东门市场完工,据说这是当时全岛规模最大的市场。也因建设市场的政绩斐然,总督府和新竹各级政府都将东门市场当作政绩宣传,发行不少明信片,也让市场声名远播。那时的东门市场主要供应居住于东门地区的日本人消费为主,但也附设了一栋饮食店部,专门提供给台湾人。

日治时期,东门市场据说是当时全岛规模最大的市场。(图/国家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授权)
日治时期,东门市场据说是当时全岛规模最大的市场。(图/国家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授权)

第二代东门市场的设置对周边街区的商业发展,有领导作用,构成了一个以东门市场为中心的商圈,大致包括东前街、中央路、大同路东寧宫以北、中正路及东门街东寧街以西的地区。东门商圈与新竹城其他地区相比,多为高级商店,像是和洋杂货、家具、钟表和自行车都会在这出现。不得不提的是新竹第一间百货公司「新州屋」,就开在市场主要入口东前街上。原先在东门市场内开小洋品店的戴吴狮先生,在经营有成下,于昭和十二年(一九三四年)迁入东前街的四层楼店舖。从这可以看到,东门市场的设置与人潮,对附近街区有一定的带动效果。

除了东门市场加持外,大正九年(一九二○年)的改正计画,影响新竹市的空间甚鉅。重要的行政机关以及官舍迁到东门外头,行政区的建立连带使许多店舖在东门周遭聚集营业。此外,市场成为地方政府经营的社会性事业设施之一,并于隔年交由新竹街管理,而成为新竹街公设市场。大正十二年(一九二三年)颁布了《消费市场规则》,市场又易名为为新竹街消费市场,昭和五年(一九三○年)又易名为新竹市东门消费市场。可惜原有的日本市场建筑在二战期间,被美军的战机轰炸而烧毁。

明治44年(1911)8月9日《台湾日日新报》报导新竹市场(东门市场)。(图/国家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授权)
明治44年(1911)8月9日《台湾日日新报》报导新竹市场(东门市场)。(图/国家图书馆、国立台湾图书馆授权)

民国年间,再建现代化东门市场

战后,日治东门市场原有的砖墙木造结构早已不堪使用,市公所决心要新筑市场,并于民国六十六年(一九七七年)完工。这时的东门市场可是全台湾最现代化的市场,除了是全台第一座钢筋混凝土式的集合市场外,也是全新竹第一座拥有手扶梯的市场。地下一楼、一楼以贩卖蔬菜水果、生鲜屠宰,以及生活杂货为主,二楼则有许多西服、旗袍等高价位服饰店,还有古董艺品展售市集,三楼则贩卖高级舶来品,甚至有各式音乐、舞蹈教室和画室。那时到新潮的东门市场走走,可是新竹人的流行指标,不亚于现在的巨城。

随着都市发展,东门地区可是越发热闹,商家扩散至好几条街道,我们可以注意到,一些街道所贩卖的商品有些许改变。特别是东前街,战后成为一条服饰及金饰店聚集的街道,取代了北门商圈原本蓬勃的金银首饰业。有趣的是,与东门市场平行的大同路,新开了不少贩卖玩具和南北杂货的店家。新竹州厅至火车站的中正路上,多了不少麵包店、鞋店、灯饰和餐饮店,这可能与台湾人生活日渐西化有关。东门街则以贩卖电器、五金及厨具等家庭所需用品为主。整体来说,东门市场供应了都市居民的生活所需,这与北门或南门商圈不大相同。

再次活络的东门市场。(图/开门工作室、翁子恒提供)
再次活络的东门市场。(图/开门工作室、翁子恒提供)

消费习惯改变,市场从没落到再生

然而,重建不到五十年,当年很现代化的东门市场,与台湾其他老市场面临了同样的挑战。新型态购物方式的崛起,像超商、卖场,甚至网购都让这些老市场无力招架。即使是位于新竹市黄金地段的东门市场,四十多年前的老建物格局早已无法满足多数商家或消费者的需求。原本五百多个摊位,只剩下一些仍在坚持的老店面,二、三楼更是人去楼空。只有老客人还会来此,眷恋熟悉的消费模式。

近年,台湾各地旧市场改建或活化的议题有不少讨论,新竹的市场活化指标便是东门市场。新竹市政府与在地大学合作,将东门市场三楼转型为青年创业基地,除了提供给年轻人创业空间之外,也希望青年的创意和活力,能与老市场激盪出新火花。走了超过百年路程的东门市场,也许能再次担纲领头羊的角色,带动周遭老街区产业的再兴。

(本文摘自 《IN新竹002期》)

《IN新竹002期》
《IN新竹002期》
#东门市场 #市场 #东门 #新竹 #百年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