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狗的行为所进行的科学研究相当多,原因很简单,与猫相比,狗超级容易研究。牠们乖巧听话,以食物奖励很有用,又喜欢取悦人类,对研究环境很快就能适应。甚至在噪音恼人的核磁共振扫描中,仍可以让狗依照指令行动,使科学家们得以研究牠们的大脑。你试试对猫这样做,很可能赔上一只眼睛。但是,儘管狗儿以高智商着称,但狗的大脑相对较小─根据品种差异略有不同,大约有一颗柠檬那么大─而且在许多任务中的表现并不如其他动物。
大多数动物认知的研究者表示,比较狗和人类(或鲸鱼、蚂蚁,任何其他物种都行)的聪明程度是不大有意义的。狗非常聪明,才有把握延续自己的物种:具体地说,即是延续这种晚近才驯化、打猎食肉又群聚社交的犬科动物。同样,鲸鱼的智力和体能取决于牠们所处的水下环境、食物来源和掠食者,而蚂蚁生活在复杂的社会中,如果牠们的智力、需求和个性与人类相同,蚂蚁社会就无法正常运作。
大脑的大小本身并不算是特别好的智力指标,蓝鲸的大脑重达九公斤(二十磅),而沙漠蚂蚁的大脑仅○.○○○二八公克(○.○○○○一盎司)重。但是大脑尺寸与体型大小的相对比例确实有些影响,在这方面,狗的大脑与身体比例为一:一二五,而人类的比例为一:五十,马则为一:六百。儘管如此,我们仍然可以就记忆力、自我意识以及在算数、感官、空间、社群和现实等方面的认知能力(对实体世界的理解)进行一些有用的比较分析。
人们认为狗可以记住大约一百六十五个单字和指令(智商前20%的狗能学会多达二百五十个单字),能数到四或五,还会欺骗人类和其他狗以获得奖励。最后这点尤其重要,因为这代表牠们可能拥有基本的心智揣度能力(正如我们先前提到的,这是一种将各种心理状态归因于自己和他人的能力)。狗非常擅长阅读人类的手势和表情,并能跟随人类的指示(猫、大象、海豹、雪貂和马在某种程度上也做得到这一点)。这点之所以重要,在于这是跨物种的想法讯息共享(狗明白我们想要与牠分享自己感兴趣的东西),这大概就是为什么我们对狗进行了如此多科学研究。猎犬还会以动作定格来回应人类的青睐,通常会举起一只脚爪,嘴鼻朝向牠们希望我们看的方向,以帮助我们发现该关注的东西,例如猎物。
犬类智商复杂还有一方面值得令人玩味,即是理智抗命(intelligent disobedience)。如果导盲犬认为主人的命令会使他们处于危险之中,牠懂得拒绝,这是一种非比寻常的能力─毕竟狗所学的是服从主人,此能力与所学相矛盾。但情况还可以更加复杂:比如说,如果狗因为前面有一段楼梯而拒绝移动,主人可以使用一个代码字词来否决狗的反对举动,表明他知道楼梯在那里。然而,如果主人使用的代码字词错误─也许他们认为自己面对的是人行道边沿而不是楼梯─狗仍然会拒绝移动。只有当狗听到正确的代码时,才会让主人继续前进。如果狗察觉到像是悬崖峭壁这样的险境,牠会乾脆拒绝前进。耶鲁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狗面对错误的指示就不听从,这点做得比三到四岁的孩子更好。
母狗还能理解物体恒存(object permanence)的道理,但公狗不行,有趣吧。物体恒存概念指的是物体不应该随便就变成其他东西,而且在看不见时,它们不见得就是人间蒸发了─这是人类需要很长时间才能学会的道理。在某种程度上,狗还会预测主人可能回家的时间,表现出牠们具有时间感。
狗有办法辨识同类和人类的情绪,牠们会利用人类为牠们解决一些问题(这该解读为聪明过头还是脑筋不好呢?),并能记住类似情景(日常事件的记忆)。
莱比锡(Leipzig)的马克斯普朗克演化人类学研究所(the Max Planck Institute for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里有只做为研究对象的边境牧羊犬,名为里可(Rico),牠知道二百件物品的名称,而且能够透过排除法推断新词语名称来快速配对(fast-map,能迅速猜测新词汇的含义)。也就是说,先给里可看一个牠从未见过的新物品,然后以一个牠从未听过的名字要求牠递上某件新物品时,牠能想得到新名称和新物品必定相对应。牠还懂得将物品交给特定的人。这对你来说可能算不上什么,但人类只有到三岁左右才有能力完成这任务。
来看看狗在智力竞赛不利的一面,二○一八年发表在《学习与行为》(Learning and Behavior)期刊的一项研究得出结论,与黑猩猩、海豚、马和鸽子相比,「狗的认知能力看来并不特别突出」。狗的感知和感官认知非常出色,但和其他许多物种差不多;狗的空间认知能力也不错,但也不算特别优异,对实体世界的认知能力比起一些物种就乏善可陈了。狗的社交认知能力非常棒,但黑猩猩更容易表现出欺骗行为和同情心,在自我意识测试中,黑猩猩和海豚都做得比狗好很多。鸽子的模式识别和归巢能力远远超过狗,黑猩猩会使用工具,浣熊在拉线测试方面比狗强,而绵羊在脸部辨识方面可能做得更好。不过爱狗人士也不必灰心:儘管狗在特定领域不一定比其他动物表现得更好,但牠们在许多不同的智力类别始终表现良好,并且非常聪明地发挥其物种本色:打猎食肉,群聚社交,晚近才驯化,这还不够吗?
(本文摘自《狗麻吉的科学:汪星人狂汪大小事》/时报出版)
【内容简介】
狗是99.96%的狼
牠能嗅出人类的情绪
牠奔跑最高时速72.4公里
古怪又好玩的犬类小知识
‧为什么狗会放屁(猫却不会)?
‧狗狗会感到内疚惭愧、幸福快乐或嫉妒不平吗?
‧狗摇尾巴多偏向某一侧有什么特殊意涵吗?
‧为什么狗儿排便时,身体会沿着南北向?
‧狗会做梦吗?如果会,梦中出现什么?
‧人类的疾病与情绪,狗儿真能嗅闻出来?
‧你的狗身上有多少根毛?
‧你说话时,你的狗究竟听进了什么?
关于毛小孩的逗趣妙知识、科学怪发现以及奇事异闻
让你真正看懂宝贝狗儿,一揭汪星人身体与心灵的秘密
【作者简介】
史蒂芬.盖兹(Stefan Gates)
屡获殊荣的搞怪科学家,嗜好探索潜伏在日常生活背后奇异而迷人的科学。写过关于食物、狗、猫、昆虫和屁的书籍,是美食冒险家、BBC电视节目主持人和作家,擅长以机智和清晰的方式解释奇怪而奇妙的科学。
和他邋遢的猎犬布鲁(Blue)一起写了一本《狗麻吉的科学》(Dogology),并和他臭名昭着的猫赖皮(Cheeky)一起写了一本《猫主子的科学》(Catology)。
着有《一颗屁的科学》(Fartology)(以六种不同语言出版)等十二本着作。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