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院主计总处11日公布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2.84%,连续六个月升破2%的通膨警戒线,扣除蔬果、能源后,核心CPI涨2.42%、创13年来新高;主计总处专门委员曹志弘分析,外食费上涨是CPI走扬的主因之一,1月外食费年增3.87%,创下7年最大涨幅。
至于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关注的17项民生物价,1月平均年增2.93%,其中鸡蛋涨18.38%最多、涨幅创34个月新高;麵包上涨4.4%、为43个月来最大涨幅。
曹志弘表示,若扣除春节因素,CPI及核心CPI分别涨2.5%及2%,仍处于相对高檔,「今年物价上涨压力仍很大」,主因国际农工原物料价格处于高檔。1月外食费涨3.87%、涨幅创84个月新高,预料第2季外食费月增率可望舒缓。
曹志弘指出,今年除夕落在1月底,农历年前保母费等许多服务项目会循例加价,但去年除夕落在2月,月份不同,使得今年1月CPI参杂季节性因素,涨幅较高。除了春节因素,最近国际油价受到俄乌关系紧张等因素影响,价格攀高,OPEC油价来到每桶90美元附近震盪,连带影响国内油料费上涨。此外,部分餐饮、小吃反映食材成本,陆续调涨售价,也是推升CPI上涨的主因。过去主计总处认为国内没有通膨,原因之一是核心CPI仍在2%以下的平稳区间,如今核心CPI即便扣除春节因素,仍达2%,曹志弘坦言,数值「相对比较高」。
曹志弘指出,核心CPI涨幅之所以从先前的1.8%左右扩大至2%,外食费上涨是主要推力,不过,外食调涨已经陆续反应,推测第2季月增率就会趋缓,之后再观察年增率涨幅是否跟着收敛。
七大类指数中,以交通及通讯类涨5.19%最多,主因国际油价走高,油料费上涨16.77%,机票、交通工具零件及维修费也分别涨13.38%及4.01%;食物类涨3.75%次之,主因水果价格上涨21.41%,加上蛋类、水产品、肉类及外食费上涨。
至于1月趸售物价指数(WPI)年增率为10.83%,涨幅较去年12月缩小。曹志弘提醒,WPI涨幅缩小是因为去年基数较高所致,压力并没有变小,甚至物价上涨还是有压力,也因此,政府持续推动各项稳定物价措施,让涨势稍微缓和。
曹志弘强调,国内物价并未出现全面、持续且显着上涨,因此「没有达到通膨的程度」。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