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计总处昨公布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CPI)年增率为2.84%,连续6个月突破2%通膨警戒线,扣除蔬果、能源后的核心CPI年增率为2.42%,罕见从去年平均值1.33%,跳跃式超越2%水准,创下13年以来新高;主计总处官员坦言,物价压力确实变大了。
春节因素推升物价
主计总处专门委员曹志弘表示,1月物价持续走升,除了俄罗斯、乌克兰地缘政治紧张推升油料费,国际油价以每桶90美元高檔震盪以外,水果、外食费、鸡蛋等价格也上涨,加上今年除夕落在1月底,个人服务费用因年节馈赠保母礼金而上涨28.21%,参杂季节性的因素,物价才会更进一步上涨。
若扣除春节因素,CPI与核心CPI仍分别上涨2.5%、2%,皆触及2%通膨警戒线,曹志弘坦言,数值相对比较高,物价上涨压力比较大。
若进一步观察与民眾生活息息相关,行政院稳定物价小组17项重要民生物资1月的CPI年增率为2.93%,虽然较去年12月的3.53%收敛,仍属偏高水准。其中,鸡蛋涨幅明显扩大至18.38%,创34个月以来最大涨幅,外食费涨幅也达3.87%,同步创84个月的新高,麵包、卫生纸的涨幅分别为4.4%与3.33%;知名品牌卫生纸预计2月下旬上涨,预估卫生纸的涨价效益要持续观察。
食物水果涨幅显着
主计总处以七大类变动观察,交通及通讯类涨5.19%最多,主要因国际油价走高,油料费上涨16.77%,机票、交通工具零件和维修费分别涨13.38%、4.01%,惟通讯设备价格下跌5.2%,抵销部分涨幅。
每月多支出逾千元
其次为食物类涨3.75%,主因水果受去年豪雨递延影响,价格飙涨21.41%,加上蛋类、水产品、肉类和外食费等涨幅显着,进一步推升食物类涨势,惟蔬菜产量增加,价格已经下跌。
以每月平均支出8万元的家庭为例,在购买相同品质、数量及服务的情况下,1月CPI为2.84%,等于要多支出2272元才能维持原有的生活水准。
对于接下来物价走势,曹志弘认为,物价压力虽然变大,但还没到全面性、持续性等符合通膨定义的阶段,会密切注意国际物价情势,并在2月底更新最新物价预测。
观察主要国家公布的最新CPI,1月美国CPI涨7.5%,南韩涨3.6%。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