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岁的叶北辰说起话来温文儒雅,目前担任癌症希望基金会特约谘商心理师;面对彷徨无助的癌友,他总能以理性又不冰冷的专业意见,引导陪伴他们在抗癌路上前行,谈起选择谘商心理领域的契机,竟是10多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病。

时间回到25岁时,叶北辰原本计画硕士毕业后继续攻读博士学位,毕业后担任教职,但他发觉不知何时开始,体力变得越来越差,运动没多久就气喘吁吁,直到半年后情况加剧,才决定就医检查。经过一连串检查,叶北辰确诊为淋巴癌。

当医师告诉他「明天就要住院」时,他脑袋一片空白,只能像个机器人,按照医师的指示,回家准备行李,隔天入院治疗,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疾病获得控制,但才不到2个月竟然又復发,再次踏上治疗之路,这次病况终于稳定下来,至今19年没有再復发。

康復后,在癌症希望基金会邀请下,叶北辰开始参加癌友座谈,或以病友身分上台分享,有时候遇到情绪低落的病友,基金会也会请他协助开导,这让他逐渐体会到,自己生病的经验竟然可以帮助到他人,似乎是一件不错的事情,就这样,他开启了谘商心理师的职业生涯。

执业10多年来,叶北辰曾接触过形形色色的病人,有些人确诊当下会很震惊,有些人因为治疗副作用而产生心理压力,也有些人在治疗时表现得很冷静,却在治疗结束后、准备回归日常生活时,突然显得彷徨无助……每个病人需要的心理支持都不同。

「癌友」的身分对叶北辰来说犹如双面刃,有时候病人觉得自己很懦弱,或是害怕疾病復发,叶北辰会适时地转换成「病友身分」来开导,彷佛告诉病人「我也在这条船上」,但他也会时常提醒自己,不要以为自己真的了解,即使同样是罹癌,每个人的感受截然不同,一定要以谦卑的心态和病友沟通。

叶北辰鼓励所有癌友,或是正在与疾病对抗的人们,不要害怕说出自己的感觉,更不用觉得丢脸;找一个亲近或信任的人,也可以向心理专业人员求助,好好抒发内心,并透过讲述的过程来整理思绪。

他也建议,不要因为生病而把过去的生活都抛下,务必时时记住,病人不是唯一角色,维持一点「如常」,能够在抗病之路上走得更顺利。

#病人 #病友 #復发 #治疗 #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