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也有异位性皮肤炎(幼年型湿疹)的困扰吗?这是一种慢性且反覆发作的皮肤疾病,除了注意肌肤的保湿外,可能跟你吃进肚的食物也有关系!
●7成异位性皮肤炎有家族史 2岁之后好发在关节内侧
臺北荣民总医院儿童过敏感染科约聘主治医师、亲子诊所院长陈俊仁指出,约有5-20%的儿童曾出现异位性皮肤炎,其中90%的儿童在5岁前发病,约有7成异位性皮肤炎的病童父母,也有异位性皮肤炎、过敏性鼻炎、气喘等症状,可能是患者基因突变,造成皮肤的结构缺损所致。
对于2岁以前的孩童,异位性皮肤炎好发于身体外侧,除了穿尿布的区域以外,常见脸上及头皮,出现泛红、乾痒及脱屑等情况,严重者还会流出组织液;而2岁之后的孩童好发在关节内侧,如:脖子、手肘的前侧、手腕、膝盖后侧,皮肤会因为苔藓化变得很粗糙,因而出现色素沉积。
●口水疹、热疹大不同 对症下药才有效
与常见的口水疹和热疹有什么不同?陈俊仁表示,口水疹只会出现在口水沾到的位置,也就是口腔周围的皮肤,而热疹(Heat rash)一般与热和潮湿有关,有时则是乳液造成汗腺阻塞,导致背部、皮肤的皱褶处出现隆起的疹子,又称为「痱子」或是「汗疹」,若合併出现发炎现象,就会变红或是出现脓包,需及时对症用药。
●避免异位性皮肤炎恶化 富含组织胺食物少吃为妙
此外,在后天环境和食物诱发方面,病患要避开会造成恶化的因素,如食物、吸入性的过敏原(尘蹒、霉菌、花粉、动物皮屑)、流汗、刺激物(含皂碱的洗剂、香水、羽毛、羊毛、化粧品)。
食药署提醒,在食物限制方面,要避开本身会过敏的食物,如:花生、坚果、巧克力、带壳海鲜、鱼、牛奶、蛋,其次是避开富含「组织胺」或诱发「组织胺」释放的食物,如:肉类、香肠、火腿、鱼类、乳制品(起司、优格)、腌渍或罐头食物、酒精类食物、番茄酱或香料、茄子、南瓜、香蕉、凤梨、柑橘类水果等食物,以免组织胺造成皮肤搔痒,若再继续摄取会诱发过敏的食物,可能会让症状恶化。(编辑梁惠明)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