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时节,日夜温差大,白天可能飙到高达30℃,夜晚则降到20℃以下,这样大的温差对于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说是一大负担。根据统计,门诊因心血管疾病就医的患者大约增加了1成左右;因此医师提醒,温差大比低温更致命,所以,早出晚归的民眾务必做好保暖工作。
●持续低温,有足够时间适应温度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心臟检查室主任潘泓智表示,虽然冬天气温低,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死亡风险高,但相较于持续性低温,人体较有足够时间来适应温度,反而是忽冷忽热、温差大的天气所引发的心血管危机,更容易被大眾所忽视,引发猝死的风险也明显增加许多。
潘泓智指出,在日夜温差大的时节,门诊常见患者抱怨胸闷、胸痛、喘不过气、冒冷汗等症状。此时极有可能是因气温骤降,血管剧烈收缩,若是血管原本就有硬化或狭窄,就有可能导致心肌缺氧,产生胸口不适的诸多症状。
若是运气不好的话,甚至有可能造成血管内斑块裂解,血小板瞬间凝聚,引起心臟冠状动脉阻塞,这就是有高度风险的心肌梗塞。民眾常误会心血管疾病是老年人的专利,其实年轻人病发前,有可能完全没有明显症状,往往更会导致无法挽回的憾事。
●乍暖还寒春天时节,请随时做好保暖工作
潘泓智最后提醒,在乍暖还寒的春天,一定要随时做好保暖,由于室内和室外温差可能相差10度以上,建议採洋葱式穿着,因许多民眾喜欢于天冷时泡汤,也应注意泡澡、泡汤的温度,若温度下降太快,容易使血管适应不及,进而引发心肌梗塞。
另外,冠状动脉心臟病的危险因子包括三高、抽菸、肥胖、慢性肾衰竭等,平时也应养成固定的运动与健康饮食好习惯,并务必戒菸,才能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生,不至于让憾事发生。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