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间一位76岁的老伯摄护腺指数PSA高达300 ng/ml,透过摄护腺切片确定是摄护腺癌,而且骨头扫描显示已有多处骨转移,进一步询问后,更得知老伯最近下肢感觉比较无力。
臺北市立联合医院忠孝院区泌尿科陈嘉宏医师表示,转移到骨头的摄护腺癌可能会压迫脊髓神经,导致下肢无力,若未及时治疗,恐将导致瘫痪。
「做完电脑断层后,发现老伯的脊髓神经确实有受到压迫,进一步讨论后,决定使用针剂的荷尔蒙合併口服的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来治疗。」
所幸,接受治疗一段时间后,老伯不仅下肢无力的状况改善许多,摄护腺指数PSA更降到几乎归零。让老伯非常开心!
●早期没症状,发现时就已经转移的摄护腺癌!
摄护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目前在台湾男性10大癌症排第5名,罹病人数每年都有增加,这20年来大概已经增加了3倍,每年大概有6000名新增加个案。陈嘉宏医师解释,其中约有3成的患者,在诊断摄护腺癌时就已经有转移的状况,这些患者平均存活时间大概是4年。
这几年来台湾的摄护腺癌患者越来越多,可能与几个因素有关,一个是人口老化,摄护腺癌好发于中老年人,随着中老年男性人口越来越多,摄护腺癌患者也随之增加。
第二个是摄护腺指数PSA(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摄护腺特异性抗原)较常被使用,所以可以找到比较多的早期摄护腺癌。另一个可能与饮食习惯有关,平时摄取较多高脂、红肉,可能增加罹癌风险。相较于欧美,亚洲人的摄护腺癌恶性度较高,大家应该要更加重视。
「如果有摄护腺癌家族史,罹患摄护腺癌的机会较高。」陈嘉宏医师提醒,「目前也找到几个与摄护腺癌有关的基因,带有这些基因的人,可能在日后发展出摄护腺癌。」
早期摄护腺癌几乎没有症状,让患者无法察觉。当肿瘤越长越大,可能出现频尿、解尿不顺的状况,由于症状与摄护腺肥大类似,而容易被轻忽。随着疾病进展,摄护腺癌可能压迫直肠导致解便困难、若转移到淋巴可能导致水肿、若转移到骨头可能造成疼痛不适。陈嘉宏医师说,「1、2期的摄护腺癌症通常没有什么感觉,到了3、4期才会出现比较严重的症状。」
●积极治疗摄护腺癌
摄护腺癌的治疗包括局部治疗和全身性治疗,陈嘉宏医师说,「局部治疗」是针对位于摄护腺的肿瘤,可以利用传统手术或达文西机械手臂手术将摄护腺全部切除,也可以利用放射治疗、冷冻治疗等。
若摄护腺癌细胞已经随着血液、淋巴转移到其他器官、骨头,患者需要接受「全身性治疗」,例如荷尔蒙治疗、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化学治疗等。
由于男性荷尔蒙可以促进摄护腺癌生长,所以荷尔蒙治疗是相当重要的治疗方式。所谓的「去势」,在过去可能会将睪丸切除,减少体内的男性荷尔蒙,现在可以使用药物来抑制男性荷尔蒙生成。对荷尔蒙治疗有反应的摄护腺癌称为「去势敏感性摄护腺癌」。
然而,接受荷尔蒙治疗大约两年后,可能演变成「去势抗性摄护腺癌」,陈嘉宏医师分析,「我们体内的男性荷尔蒙主要来自睪丸与肾上腺,不过研究发现部分摄护腺癌细胞也会发展出分泌荷尔蒙的能力,,导致荷尔蒙治疗失效。在治疗过程中,若发现原本控制稳定的摄护腺指数PSA开始爬升,代表荷尔蒙治疗渐渐失效。」
荷尔蒙失效之后,过去就只剩下化学治疗,但是因为副作用较明显且成效有限,所以患者接受度较低,近年来发展出来的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就是为了解决过去的治疗困境。
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能阻止雄性素跟细胞的受体结合,阻断讯息传递路径,帮助控制病情,降低PSA指数,有助延长患者的存活期,延缓进入化学治疗的时间,还可以减轻癌症转移的疼痛、降低骨折的风险,改善生活品质。
相较于化学治疗,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的副作用较少,对心臟肝臟的负担较小,患者接受度较高,且採用口服剂型,患者不用住院,较为便利。
陈嘉宏医师说,「一开始,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只被用在去势抗性摄护腺癌,不过新的研究发现,新一代雄性素受体阻断剂若与荷尔蒙治疗併用,对患者也有帮助,不用等到荷尔蒙治疗失效才用。」
●贴心小提醒
陈嘉宏医师叮咛,摄护腺癌是个进展相对较缓慢的癌症,但也不能置之不理,因为摄护腺癌容易转移到骨头,可能造成严重的骨头疼痛,非常不舒服。
患者要与医师详细讨论,积极治疗才能改善生活品质、延长存活期。若有骨头转移的状况,要留意家中环境,尽量预防跌倒、碰撞,以减少骨折的机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