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就读小学,但身高却迟迟没有抽高,此时大多数家长都会相当担心。国泰医院小儿科医师李翊诚说,一般来说,宝宝出生后的第一年会长高25公分,第二年趋缓为12.5公分,之后一直到青春期前,每年至少要长高4~6公分。
李翊诚说,「如果一年长高不到4公分,身高又低于3%百分位以下,会先检查孩子的甲状腺、血液等生理状况,如果异常就进一步治疗。」而目前最常见的就是性早熟。
如果女孩在8岁前出现胸部发育、男孩在9岁前「蛋蛋」变得沉重下垂,建议家长带孩子就医,此时会拍摄左手掌的X光,藉由生长板的缝隙来推估孩子的骨龄,若是骨龄超过实际年龄2岁,就怀疑是性早熟。
「如果预估的身高非常不理想,此时可考虑施打抑制性荷尔蒙发育的针剂药物。」李翊诚说,许多家长误以为这是「长高针」,施打后就一定会长高,但实际并非如此,这只是帮孩子多争取一些长高时间而已。
李翊诚解释,这类针剂药物虽有健保给付,但由于条件颇为严格,许多家长为了心肝宝贝长高不惜自费施打,一针大约3000~4000元,每隔1~3个月就需要施打一次,当家长发现孩子长高速度不佳时,甚至曾因此衍生诉讼案件。
「这代表孩子长不高的原因并非荷尔蒙,可能是其他生理问题,或根本不是性早熟!」李翊诚说,最常见的就是因为肥胖而误认女童胸部发育,事实上只要减重就好,根本不需要打针。
更多 CTWANT 报导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