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飞弹专家说,要是控制权由人手交给机器,高超音速飞弹的准确度能提高10倍以上。
据《南华早报》(South China Morning Post)14日报导,火箭军工程大学(RFEU)教授鲜勇和李邦杰在《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中建议,当飞弹以高超音速飞行时,透过独特的飞行控制演算法,利用人工智慧(AI)来即时编写武器软体。
他们说,由于控制人员在按下发射钮后,根本无法确切掌握飞弹,因此更多决定权应该交给AI,以大幅提高准确度。
传统飞弹安装了制造厂的定位软体,但研究人员发现,要是这软体由AI来编写,利用不同的演算法,他们就能因应控制飞弹以5倍音速,或更高速度飞行的挑战。而高超音速武器在飞行数百,甚至数以千计公里后,能不能击中目标,大大取决于它在复杂机动的飞行过程中,得以判断自身定位的精准度。
飞行物在以高超音速飞行时,部分元件温度可能比太阳表面还高,虽这能降低它的雷达特徵,但也可能导致它既瞎又聋,无法收到全球定位系统(GPS)讯号,或利用如地球磁场等其他参考数据来导航。而在这类长程航行的极端状况下,迫使武器得仰赖如石英加速仪,或是雷射迴转仪等内建惯性感测器,以估算高超音速武器的位置。
鲜勇和李邦杰的团队认为,随着AI应用,从此可以永远摆脱工厂设定。儘管这需要高度运算力,但以目前的技术来说是可行的。而他们的研究显示,AI系统可以让高超音速武器的航线精度维持在约10米。
按照他们的方法,飞弹发射后,还未达超高速前,AI随即利用从北斗卫星收到的信号,开始计算它的位置,并把相关数据和弹上感测器生成的结果加以比较,以评估硬体的实际状况。
他们在1次模拟飞行中,AI趁飞行的最初阶段,就利用有10年歷史的英特尔(Intel)Xeon CPU演算了数以千计次,约在20秒内就获得结果。据火箭军工程大学的研究人员说,中方高超音速武器内处理器的运算速度是机密,但表现已愈来愈稳定。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