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第一部以病人为主体的《病人自主权利法》(病主法),以预立医疗决定的方式保障当事人的善终权,施行至今已经3周年。立法院荣誉顾问、现任病人自主研究中心执行长的杨玉欣委员带领病主中心团队,串联康健杂志、陈建仁前副总统、作家张曼娟、知名主持人于美人等24位社会影响力人士,推出公益书籍《如果还有明天》。
杨玉欣指出,《如果还有明天》出书的初衷,是希望透过24位名人对病痛与生死的切身故事,跳脱刚性的法律宣传,以生命的爱与感动,号召眾人在「还有明天」的时刻,讨论「如果没有明天」的话题。病主中心特别邀来书中共笔作者们,共同启动社群串联,发动「#如果还有明天」的话题讨论,点出「善终」不靠运气而靠准备,期盼以终点的话题引领眾人重新思考「一路向死的人生,该怎么活,才不枉此生?」
卫福部陈时中部长、臺北市柯文哲市长及立法院蒋万安委员等人也到场表达对病主法的支持。陈时中部长表示:「病人自主权利法的精神很好,有分享、有信任、有选择,医病彼此交换经验,对于专业的信任加上自己的思考,来达到自主的目标。」
柯文哲市长则是感性分享身为医师的经验,「当医疗技术好到没有心臟、肺臟、肝臟都能活着,我们面对的是生跟死的界线到底在哪里?我们要思考什么样叫做活着。」一句话点出「如果还有明天」的深沉思考。
蒋万安委员于致词也点出谈论善终话题的必要性:「从善终权开始思考,其实就是思考怎么样活着更没有遗憾。这个话题并不是传统说的触霉头,而是真正带领民眾走向更幸福的指标。」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