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是否开办「第三学期」,近来时有讨论,成功大学也在今年度大学校长会议提案,盼于此强化台湾高教与国际接轨。教育部今(13)日邀集各大学校院协进会研讨这项议题,同意将放宽相关作法,让各校自行规画弹性学制。
成大在1月中旬举办的大学校长会议上,提出增设「第三学期」的说法,即便教育部长潘文忠当时允诺研议松绑的可行性,但此案涉及学杂费等问题,执行不易,因此各大学想法不同。
在今日上午举行的线上会议中,出席的公私立大学协会代表还是拥有不同的意见。
据了解,高教司长朱俊彰抛出说法,即教育部无法将学期缩短,主要是担心学生、家长恐怕会担心,学杂费是否也得减少,因此裁决十分困难。不过,最后教育部仍是同意放宽相关作法,同意让各校自行规画「弹性学制」,不以「第三学期」来称呼,以免引发争议。
被问及诉求「第三学期」的理由,成大教务长王育民表示,现行1学分的授课时间是18小时,校方诉求能降低到15到16小时,并且将1学期18周的课时,调整为15到16个星期,多出来的时间便能规画作为弹性学制使用,不需要将一学年硬分为上下两学期执行。
王育民提到,上课时间缩减后,高教不仅能与国中小教育脱鉤,让大学课程更能发挥特色,与国外大学的3个学期直接对接,也更有利于学生参与实习。
无论是称为「弹性学期」还是「第三学期」,难免让外界好奇,与暑修有何分别?私立科大校院协进会理事长、龙华科大校长葛自祥解释,暑修是针对被当的学生重补修使用,「第三学期」则是校方会新开课,境外生便有可能在春季学期入学,也就是每学期都会有新生入学。
不过,葛自祥说,私立科大校院协进会为此调查会员学校,根据回收意见来看,半数学校认为没有必要执行第三学期制,主要考量是,学生只要修满足够的学分,就能够毕业,甚至还能提早毕业,「对我们来说,没有这样的需要」。
对于第三学期,国立大学校院协会回应,因为会员学校意见纷歧,暂无意见说明。
教育部回应,在今日召开的「有关增列第三学期研商事宜会议」,与会学校及协进会代表表示,目前大学暑期安排暑修课程已可以达到「第三学期」的推动目的,建议放宽《大学法》施行细则第23条,授满18小时认定为1学分之规定;经由松绑学期周数赋予大学办学弹性,让有意愿参与暑修的学生,有更完整的课程参与。
教育部强调,本案后续将在不影响办学品质及师生权益下,拟定相关实施规范,并以试点方式逐步推动。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