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鲜好笋在这里!第四届「台北市绿竹笋品质评鑑比赛」颁奖典礼,18日在台北花博农民市集登场,今年多达110位笋农切磋,最后由木栅区笋农游璧菁夺下「绿竹笋王」冠军及「甜笋王」双冠王大奖,游璧菁表示,很开心有机会夺下大奖,也分享要在冬天清笋头,才能种出又漂亮又甜的竹笋。
产发局表示,北市绿竹笋主要产季为6至9月,现在正是品嚐绿竹笋的最佳时节,台北市以木栅、景美、士林、北投、内湖及南港为绿竹笋产区,年平均产量约96万公斤,今年比赛邀集110位笋农切磋,经评审团目测、触摸以及仪器检测等方式,评鑑绿竹笋的外观、色泽、柔软度、甜度,选出冠、亚、季军、甜笋王以及优良奖得主。
获得亚军的笋农周懋梁表示,周家在老泉里四代务农,几乎所有亲戚朋友都种植绿竹笋,冬天农閒时会一起整理,农忙採收完也会分享资讯,彼此支援销售,当初是从电子业转换跑道务农,并和此次获得双冠王大奖的妻子游璧菁一起回家耕种。
为何今年得奖笋农大多来自木栅区,周懋梁说,大家一起改良耕种,种出的品质就会好,且种竹笋是很需要劳力的产业,以笋农主力多在60多岁,甚至70、80岁来说,这区蛮多50多岁的笋农,体力有优势,不管半夜挖竹笋,挑竹笋或冬天要整理笋子等,如果年纪大就比较难负荷。
游璧菁表示,夺得冠军的之前也有参赛经验,但这是第一次得到这么大的奖,觉得是自己运气好,而说到种植竹笋的诀窍,她也大方分享,就是冬天整理时清笋头要清乾净。
周懋梁解释,种竹笋像养小孩,要把资源平均分配到每个竹笋上,所以竹园种植比较疏离,除了让竹子受光面积均匀,也有生长空间不会太拥挤,竹笋才能又大又弯又甜,冬天时就要把竹笋多余生长点切掉,明年新笋生长才有空间。
周懋梁也感嘆,种竹笋这项产业,新生代没有人愿意接,自己的小孩也都没兴趣,其实蛮可惜的,也许自己还能做十几二十年,但等体力衰退,如果没年轻人来接,品质好的绿竹笋恐怕会越来越少。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