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中48岁张男近来腹部明显隆起,日前因腰痛、高烧、血尿及血压高挂急诊,检查后除蛋白尿指数偏高,更意外发现超音波影像显示其肾臟肿成3倍大,外观如「整串葡萄」,诊断为多囊肾,所幸投药后症状大幅缓解,医师呼吁民眾及早筛检,避免步上洗肾之途。
亚洲大学附属医院副院长、肾臟科主任周哲毅指出,多囊肾是显性遗传疾病,患病机率约1/1000~2500左右,只要父母有1人得病,自己罹病机率就是50%;患者的肾臟会不停长出貌似水泡的「囊肿」,囊肿内则会充满囊液,可能是清澈的纯水尿液,也可能是出血或脓疡,随时可能会破裂造成感染,且不断长大的囊肿会持续损害肾臟功能,久而久之易导致洗肾。
周哲毅表示, 张男到院时的「肾丝球过滤率(肾功能分数)」仅50分,同时合併有高血压、蛋白尿等症状,经肾臟超音波检查后,发现整颗肾臟已被7、8颗囊肿撑到约3倍大,确认为「自体显性多囊性肾臟(ADPKD)」引起,又称多囊肾、葡萄肾,若不尽快治疗,恐会引发肝囊肿、颅内动脉瘤、肾衰竭、心臟瓣膜疾病等併发症。
周哲毅说,根据统计,约有1/4至1/2的多囊肾患者未来须接受洗肾,但因疾病进展十分缓慢,即使在胎儿期就存在,约要16至18岁时才会开始出现少量且小颗水泡,由于年轻人常常无感觉而错过治疗黄金时段,直到50至60岁左右,逐渐因腰痛、腹痛、血尿、多尿、头痛、高血压、肠胃不适等原因就医确诊,让许多刚步入中年的民眾面对难以接受的结果。
周哲毅补充,目前健保已开始有条件给付治疗多囊肾新药,藉此抑制囊肿增长、减缓肾功能恶化速度,张男经紧急投药后,症状大幅改善,且肾功能维持稳定,至于非健保给付范围的肾友也能谘询医师意见,评估是否透过投药延缓肾功能衰竭、减轻疼痛、血尿或尿路感染等症状。
周哲毅也提醒民眾,多囊肾患者的肾功能掉分比一般民眾来得快,也就是会更快进入洗肾,因此强烈建议「1人得病,全家都要做超音波检查」,若本身长期有腰痛、血尿问题,不妨尽快到医院就诊检查。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