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孕棒是女性用来检测是否怀孕的工具,快速又方便,但如果是男性检测出2条线呢?医师示警,这种情况很可能是罹患睪丸癌,一定要赶紧就医。但也不建议用验孕棒当作睪丸癌的检测工具,很可能出现「偽阴性」,最好的自我检查是洗澡时「自摸」一下,如果睪丸有痛肿块就要高度怀疑可能是睪丸癌。

新冠疫情爆发后,许多人都有快筛经验,日前一名男网友在社群媒体分享,前阵子家人选购快筛试剂误买成验孕棒,他抱着好玩的心态拿来验看看自己的尿液,没想到竟验出2条线。许多人提醒他赶紧去看医生,很有可能是得了睪丸癌。

●验孕棒检测睪丸癌 可能出现「偽阴性」

验孕棒主要是检测人类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当女性怀孕、胚胎形成时,尿中β-HCG浓度会升高而被检测出。正常情况下,男性不会分泌β-HCG,但是当罹患睪丸癌,就有可能分泌β-HCG,造成验孕棒测出2条线。

但不是所有睪丸癌都会验出β-HCG。台湾男性学医学会理事长、长庚纪念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陈煜表示,睪丸癌分成许多类型,不是每一种睪丸癌都会分泌β-HCG,也有可能分泌乳酸脱氢酶(LDH)、甲型胎儿蛋白(AFP),所以这3项是睪丸癌的3大指标,一般抽血就是验这3个数值。标准检查还包括询问病史、触诊、照超音波、照电脑断层确认腹腔或后腹腔有无淋巴转移。

即使睪丸肿瘤有分泌β-HCG,也可能因为肿瘤不够大、分泌的浓度不够高而检测不出,这也是为什么睪丸癌的标准检查是抽血而不是验尿。国泰医院泌尿科主治医师蔡树卫说,β-HCG的浓度必须达到更高才有可能透过尿液检测出来,「但通常这么高的指数,睪丸肿瘤应该满大,外表应该就摸的到。」

验孕棒用来检测睪丸癌可能有「偽阴性」,因而不能作为标准检查;但陈煜提醒,男性朋友如果真的验出2条线,就需要提高警觉,因为正常情况下男性的β-HCG值不会这么高,「偽阳性的机会比偽阴性来的低,」除了再自我检查睪丸是否有硬块,最好还是就医进行完整检查。

●好发年轻族群 无睪丸相关病史易延误就医

所幸,睪丸癌不是发生率太高的癌症,而且目前的治疗方式多有不错的效果。根据统计,西方白种人平均每十万名男性会有2~3人罹患睪丸癌,东方人每十万名男性则不到1人、平均0.8人左右,黑人更少,每十万名男性约0.5人有睪丸癌。蔡树卫表示,台湾每年约200~300人新诊断出睪丸癌,在所有新诊断出的癌症患者中约占0.2%,大约每1000名新确诊的癌症患者中有2人是睪丸癌。

和大多数癌症为年纪愈大、发生率愈高不同的是,睪丸癌好发于15~35岁年轻族群,而且有隐睪症病史的人是高危险群,风险比一般男性高出3~14倍,约5成的睪丸癌患者有隐睪症病史,或睪丸先天萎缩、因受伤萎缩等,都会提高罹患睪丸癌的机会。

但陈煜表示,有隐睪症的患者比较不担心延误就医,只要曾经就医或接受过睪丸下降固定手术,医师通常会建议患者要定期追踪,一旦出现异状就能儘早发现;反倒是另外5成的睪丸癌患者因为没有隐睪症病史,没有定期追踪、加上睪丸癌往往没有症状,反而可能延误就医。

不少患者是在洗澡或和伴侣发生亲密行为时,自己或伴侣意外触摸到睪丸有硬块而就医确诊,偶尔也有青少年在校园健康检查时由校医触诊发现,不过,通常必须肿瘤达到一定大小或长在睪丸靠近边缘表面处才有机会直接触摸到,若肿瘤较小且长在睪丸正中央,可能摸不出来。

此外,睪丸肿瘤通常是无痛硬块,仅约1成的患者会有疼痛症状,可能因为肿瘤破裂出血或肿瘤肿大到一定程度造成中间组织坏死、局部感染发炎而引起疼痛。因此,建议只要触摸到肿块、两侧睪丸大小不一、触感不同,甚至癌细胞已转移,腹股沟淋巴结也可能肿大,都建议进一步就医检查。

●睪丸癌治疗效果佳 及早发现就是最佳预防

陈煜表示,国内8成以上睪丸癌患者确诊时为早期,第一、二期的患者通常手术切除肿瘤后,5年存活率高达95~98%,几乎根治,即使到了第三期、癌细胞已扩散到淋巴,经过手术再化疗,5年存活率也可达9成以上。只有癌细胞已远端转移至其他器官,进入第四期,5年存活率才能降至5成,蔡树卫说。

儘管睪丸癌通常能获得不错的治疗效果,但患者可能面临一大问题——生育需求。陈煜指出,由于睪丸癌患者通常较年轻,还有生育需求,但睪丸癌手术一般无法只切除肿瘤,需整颗睪丸切除,如果两侧睪丸同时都有肿瘤需切除,或虽然只有单侧有肿瘤但须接受化疗,仍可能破坏两侧睪丸组织,导致无法产生精虫。

这时医师可能和病患讨论,睪丸切除后,保留未受癌细胞侵犯、里面仍有精虫的的正常组织,将其冰冻,或直接以射精方式冷冻精虫,将来可以再进行人工受孕。

另外,在外观上,若手术后追踪2~5年没有復发,患者也可以考虑做人工睪丸,将硅胶材质的人工睪丸放入阴囊中,看起来如同手术前,仍是2颗睪丸,可降低患者术后的心理阴影。

陈煜和蔡树卫提醒,虽然睪丸癌难以预防,目前明确已知的就是有隐睪症病史、有睪丸癌家族史的患者要提高警觉、定期追踪,一般男性朋友可以在洗澡时自我触摸睪丸,检查是否有肿块,「没事『自摸』一下,及早发现,就是最好的预防。」

文章来源:本文由《康健杂志》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睪丸癌 #睪丸 #肿瘤 #检测 #H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