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一开始症状不明显,不容易诊断,但进展快速,相当致命!」林口长庚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江明洲表示,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是由脑膜炎双球菌所造成,脑膜炎双球菌可透过飞沫传染,如果鼻咽腔带有脑膜炎双球菌,即便没有发病,还是有传染的风险,在一般族群中大概有10%的人属于无症状的带菌者,而在青少年可能有接近四分之一的带原率。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发病时不容易辨识,不容易早期诊断,但病情又进展很快。江明洲说,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主要发生在孩童,超过三分之一是发生在小于4岁,尤其是小于1岁的小朋友。
除了婴幼儿外,若是免疫系统有问题、持续性补体缺损、脾臟功能缺乏、脾臟切除的患者,也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高风险族群。江明洲表示,由于青少年的带原率较高,因此居住较为密集的宿舍、军营、监狱,也有较高的机会出现感染。过去有研究指出,抽菸或吸二手菸也有较高的风险。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致死率很高,江明洲说,大概是8%至15%的死亡率,如果没有妥善治疗,大概有50%的死亡率。
脑膜炎双球菌是革兰氏阴性双球菌,根据细菌外面的荚膜可以分成至少13个血清群,其中6种血清群(A、B、C、W、X、Y)较容易造成流行。江明洲说,在台湾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以B型较常见,大概有80%是由B型所导致。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刚开始的症状不明显,可能出现一些感冒的症状,发烧、噁心、呕吐等,江明洲说,小于1岁的小朋友,会有嗜睡的状况,不容易立刻察觉。脑膜炎双球菌造成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在年纪大一点的小朋友或成人,就会有很明显的剧烈头痛,甚至脖子僵硬,严重时会意识不清。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病程进展很快,可能导致脑膜炎、败血症、败血性休克,而容易造成死亡。虽然一开始症状不明显,但可能在一天之内便进展到脑膜炎、败血症、休克、死亡。
即便经过治疗,有些患者除了中枢神经感染严重,还可能造成四肢循环不良,而导致截肢。江明洲表示,幸运存活下来的患者可能有神经学后遗症,如智能障碍、听力损伤等。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治疗在于尽快确定诊断,并给予适当的抗生素。江明洲说,因为可能出现败血症、意识昏迷,所以还需要各种支持性疗法的介入。
●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重点提醒
因为无症状带原者相当多,可能透过飞沫散布脑膜炎双球菌。江明洲医师说,大家一定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避开人潮都能减少接触病原的机会,最重要的是目前已有疫苗可以预防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面对明显咳嗽、流鼻水的患者,我们会尽量保持距离。」江明洲医师说,「但是对于无症状带菌者,接种疫苗还是较有效的方式。」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之高风险族群如人類免疫缺乏病毒感染者、持续性补体缺损、脾臟功能缺损等患者应和医师讨论,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
若要前往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高风险地区旅游,应提早向医师谘询并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约7至10天可以产生保护力。
●贴心小提醒
脑膜炎双球菌造成的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是个非常致命的疾病,江明洲说,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容易忽略且不容易诊断,但病程进展非常快,会在短时间内演变成脑膜炎、败血症、败血性休克等严重併发症,死亡率很高。即便经过适当的治疗,大概有五分之一的感染者可能会有严重的后遗症。
因为无症状带原者很多,发病时不容易辨识、病程进展快速,又可能出现严重后遗症,所以一定要小心防范。江明洲医师说,1岁以下婴幼儿、青少年及老年人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好发的年龄层,目前较有效防范的方式,是接种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疫苗,以降低感染风险。
文章来源:本文由《照顾线上》授权报导,未经同意禁止转载,点此查看原始文章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