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道路多可分为公路系统、市区道路或农路等,昔有县市政府反映,第一线道路改善基层人员,面对道路种类多,主管机关和规范也不同,认知程度有限。交通部责成公路局汇整首版「整体道路规画指引」,提供大眾与县市政府参考,未来在新建或改善道路时,全台会有一致性指引可参考。
公路局规划组长苏先知说明,以目前台湾道路系统,包含市区主次要道路、公路系统、农路、部落联络道、林道等,特性、属性多不同,各道路对应的相关规范和主管单位也不同,这次汇整指引的目的在于,盼加强基层道路规画人员对自身道路或其他道路的认知,盼提供能全盘了解的入门书,特别系统性整理,以各类道路对应的主管单位和适用规范清楚交代。
苏先知表示,整体道路规画指引在法律位阶属于行政指导,在既有规范下教导基层如何参考使用,指引架构包括绪论、关键问题、处理原则、道路规画规范索引、介面处理、案例参考、检核表等。
苏先知说,目前大部分使用道路为公路系统、市区道路及农路为主,会有共同使用路段,现有法规内也有协商机制可遵循办理,这部分也强调市区、非市区的衔接、公路和市区道路如何规画。
苏先知提到,指引中特别强调人本交通概念,包含设置人行道、车道宽瘦身、配置分隔植栽绿带、配置人行道免设外路肩等,目前已有在推动,指引也明确指出,新建道路规定中,公路与市区道路共同使用路段,应设人行道、市区道路的主次要道路及服务道路应设人行道、农路受限条件,尽可能提供无障碍或高龄友善步行空间。
另外,经人口密集处、医疗院所、大眾运输、学校等区域应设人行道、徒步区或交通寧静区,针对既有道路拓宽或改善时,也要依规定评估增设人行道。
针对行人庇护岛,苏先知提到,行人穿越道长度25公尺以上道路,应设庇护岛,宽度宜1.5公尺以上,也建议检核车辆转弯最小轨迹,让庇护岛效果更明确,另县市政府也反映道路条件由宽变窄、车道数改变等,变化过程要有适当处理,路段中要渐变完成,不要到路口才突然改变。
苏先知表示,手册会放在道安总动员网站,供大眾参考,交通部已给各县市政府参考,未来会加强推广宣导,配合相关规范检讨来精进,目的要让全台各道路系统处理程序以人本为主,未来纳各相关规范修订时,可有统一作业模式。
发表意见
中时新闻网对留言系统使用者发布的文字、图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权利。当使用者使用本网站留言服务时,表示已详细阅读并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规定:
违反上述规定者,中时新闻网有权删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锁帐号!请使用者在发言前,务必先阅读留言板规则,谢谢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