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三峡车祸以及北市23日重庆南路无照驾驶连环撞,使各界再度关注行人交通安全议题。国民党北市议员秦慧珠发现,北市自2010年起试办画设标线型人行道,也就是俗称的「绿色人行道」,但许多处标线未做好整体规画,纯粹「为画而画」,甚至有在大马路口外推无防护情形,反倒让行人更危险,痛批沦为「行人地狱」帮凶。交通局表示,会检讨改善,设立实体人行道。

秦慧珠表示,她常接获有关标线型人行道不安全或设计有问题的投诉,光是从去年1月至今年4月底就有21条路段。经过实际检视发现,以港墘路港华街口为例,原本骑楼竟还多画了标线型人行道,不仅突出路边有视线死角,车辆转弯时可能看不到,还让车道缩减一车道,堪称「无用标线」,也没人敢走。

秦慧珠指出,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师大路浦城街13巷、基隆路三段156巷口、延吉街131巷43号等路口,均有相同问题,其中延吉街131巷43号画了一个相当大空间的标线型人行道,挡到相当多转弯车辆动线;此外还有和平东路三段富阳街口标线人行道,还常被汽车当成停车格违停。

秦慧珠说,部分标线行人道除危险问题另有使用率低问题。例如馆前路开封街口的超大标线型人行道根本没有行人使用;至于八德路三段74巷旁都是停车格,却突然出现一个很宽的绿色标线型人行道,但奇怪的是旁边就有骑楼可行走,如果走到标线反倒增加被车撞的风险,因此也没人走。

秦慧珠质疑,光在大安士林区就各有7条诡异的标线型人行道,其他行政区也都有被投诉的路段,但民眾投诉了却未积极处理。她要求市府应全面检讨,并优先将民眾陈情21处,改为实体人行道或增加安全防护阻隔设施。

至于人流较多路口,秦建议可检讨并增加行穿线宽度,以确实保障行人安全,以免让「以人为本」的交通安全理念沦为笑话。

北市交通局交工处长张建华回应,该路口转弯处的标线人行道,之所以向外突出,原本用意是希望提醒转弯车辆经过时,可以慢速下来,后续会检讨,评估改为实体人行道。

交通局长谢铭鸿表示,会针对民眾的提醒检讨改善,感谢议员提醒,未来会朝实体人行道方向施作。

#台北市 #行人地狱 #人行道 #绿色人行道 #三峡车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