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寻结果

以下是含有运研所的搜寻结果,共46

  • 电动滑板车趴趴走 交部年底推指引

    电动滑板车趴趴走 交部年底推指引

     科技日新月异,道路上除传统汽机车,还有更多元的小型交通工具如电动滑板车、赛格威(Segway)等,甚至有给毛孩用的电动宠物车,但我国法规限制多,相关「慢车」无法合法上路。消基会指出,现行法规落后及配套不足,交通事故发生时往往由驾驶人独自承担责任,呼吁政府完善法规。交通部回应,运研所最快今年底推出电动滑板车上路办法指引。

  • 无人机物流飞偏乡不是梦 运研所投递600趟验证服务

    无人机物流飞偏乡不是梦 运研所投递600趟验证服务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2020年起推动「无人机偏乡物流服务计画」,盼藉无人机高机动性与快速部署特性,突破偏远地区交通限制,将日常用品、急需药品,乃至救援物资,安全且及时地送达,并提升灾害防救的韧性,最新进度已完成投递600趟次的物流服务验证,今年将启动商业营运验证,盼2027年达实作目标,找到可常态商业营运的状态。

  • 催生自行车新路线 环岛2号线明年完工 标志一致化

    催生自行车新路线 环岛2号线明年完工 标志一致化

    单车旅游正夯,交通部已设自行车环岛1号线、25条环支线及16条多元型态自行车路线,但现行标志标线因各路权单位不同,出现牌面与标线设置不当问题,运输研究所统一设置原则持续优化中。另也预计明年底完成环岛2号线建置,全长1019公里主打深度旅游。此外,许多民眾骑乘单车面对不一定有专用的道路,不知怎么骑较安全,运研所表示,只要踩上单车就属于慢车,骑乘要看车行号志。

  • 北宜高铁环评前夕决策混乱?贺陈旦怒喊:应延期

    北宜高铁环评前夕决策混乱?贺陈旦怒喊:应延期

    北宜高铁延伸争议延烧,8月20日将送环评大会审议,前交通部长、公民帮推顾问贺陈旦直言,政府决策、程序混乱,7月下旬都还有20个单位针对台铁营运影响提30项意见,若充分讨论,怎会在环评大会前还有这么多意见,当以安全为名成立台铁公司,被交通部和混乱程序、不负责任数值给蒙蔽,盼大家看清楚,此时不适合做任何决定,后天环评大会应延期。

  • 交通部推「道安检查表」 逾60道题目揪路口安全缺失

    交通部推「道安检查表」 逾60道题目揪路口安全缺失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推出「临近路口道安检查表」,设计6大类别共60多道检查项目,透过逐条提问检查路口安全缺失,获中央部会、地方政府及工程顾问公司广泛应用。运研所表示,此表除可用于事故后检查改善,也可用于事前预防性检查,揪出可能肇事因子以利改善。

  • 交部大洗牌 4首长异动 台南帮空降 掌国健署、心健司

    交部大洗牌 4首长异动 台南帮空降 掌国健署、心健司

     人事洗牌!交通部17日宣布,公路局长陈文瑞调任高速公路局长,交通部公共运输及监理司长林福山调陞公路局长,交通科技及资讯司长黄新薰调陞运研所长,另秘书处长黄定环8月退休,将由专委李武强调陞处长。卫福部长邱泰源也证实,成大医院小儿部小儿感染科主任沈静芬将接任国健署署长,空缺已久的卫福部心理健康司司长一职,同样由来自成大医的一般精神科主任陈柏熹接下。

  • 陈世凯出手!交通部人事大洗牌名单曝 还有下一波

    陈世凯出手!交通部人事大洗牌名单曝 还有下一波

    交通部人事持续异动,高速公路局前局长赵兴华与运输研究所前所长林继国陆续退休,交通部今宣布公路局长陈文瑞调任高公局长、交通部公共运输及监理司长林福山调陞公路局长、交通科技及资讯司长黄新薰调陞运研所长。交通部表示,行政院已核定交通部高速公路局长等4人职务调整,将打造交通新气象。另据了解,交通部目前规画还有下一波人事异动。

  • 《产业》观光署、运研所签MOU 双主轴跨域合作启航

    为强化台湾公共运输系统与观光资源深度整合,交通部观光署与交通部运研所26日签署「公共运输旅运服务升级合作备忘录」(MOU),宣告两大机关共同推动「永续观光旅游」与「优化公共运输服务」双核心主轴的合作启航,为观光与公共运输政策协同推进开启新局。

  • 观光署、运研所签署MOU 盼实现旅游、通勤结合TPASS 3.0

    观光署、运研所签署MOU 盼实现旅游、通勤结合TPASS 3.0

    为了让观光旅游与公共运输有更深度的结合,交通部观光署及运研所今天签署合作备忘录,盼藉由运研所智库建议,以调整台湾好行路线、幸福巴士深入偏乡秘境景点等方式,让国内外旅客使用公共运输旅游更便利,观光署长周永晖还提到,期许将来深度合作,有机会使TPASS与Taiwan PASS(台湾好玩卡)结合,实现「TPASS 3.0」的愿景。

  • 别上当!传「高龄驾驶重新体检」民调 运研所:假讯息

    别上当!传「高龄驾驶重新体检」民调 运研所:假讯息

    近来网传冒用交通部运输研究所名义主办的诈骗广告,内容是以「你认为高龄驾驶该重新体检」为题所进行的假民调。运研所表示,因涉及不实资讯,严重损害运研所声誉,可能误导民眾或造成民眾损失,郑重澄清运研所与该广告无关,呼吁民眾勿轻信受骗。

  • 汽燃费拟改名 公路使用养护费

    汽燃费拟改名 公路使用养护费

     交通部徵收汽燃费用于道路养护,但电动车不使用燃料免徵,预估2030年电动车将达51万辆、电动机车将达240多万辆,该年度将减收36亿元规费,衝击道路养护财源。立委建议现行「汽车燃料使用费」改为「公路使用养护管理费」,交通部表示支持,并已由运研所通盘检讨徵收规范,预计2026年底出炉,研议2030年起全面徵收。

  • 电动车2030年要缴了 汽燃费拟改名「公路使用养护管理费」

    电动车2030年要缴了 汽燃费拟改名「公路使用养护管理费」

    国内电动车辆越来越多,过去8年从近20万辆成长到88万余辆,交通部曾说最快2030年对电动车比照油车开徵汽燃费,不过现行的规定文字为「汽车燃料使用费」,但电动车不使用燃料,立委建议改为「公路使用养护管理费」,交通部今表示支持,代表为未来收费铺路。

  • 交通安全教学辅助软体入校园 学童体验17种道路情境

    交通安全教学辅助软体入校园 学童体验17种道路情境

    交通部深化校园交通安全教育,运输研究所推出新兴科技导入学校交通安全教育研发示范计画,设计模拟17种道路实境的交通安全教学辅助软体,让国小、国中及高中学子可透过平板,体验道路情境。交通部长陈世凯表示,国人常诟病交通教育习惯不佳,这款软体可结合平板与数位教学,让学童及早建立正确交安观念。

  • 北花「寂寞客运」復活 葛玛兰接手 赔钱也要开

    北花「寂寞客运」復活 葛玛兰接手 赔钱也要开

    苏花改2020年通车,停驶20年的北花线客运重返市场,原由统联客运、首都客运及台北客运经营,因运量低迷常空车,3家业者于去年底至今年初不续营。这条「寂寞客运」今年下半年确定復活,将由葛玛兰客运接手,业者透露,身为东部在地业者,决定就算赔钱也要开。

  • 无人机搭AI诊断 抓路口肇事热点

    无人机搭AI诊断 抓路口肇事热点

     交通部近年透过无人机空拍分析路口交通衝突,今年扩大观测路段与路侧,由无人机搭AI当「道路医生」协助县市诊断交安。另自驾公车发展仍在沙盒实验阶段,交通部订定全球最完整公车自驾实验运行安全指引,盼提升运行安全,目标2029年商转化。

  • 无人机成「道路医生」 空拍结合AI助9县市诊断交通衝突

    无人机成「道路医生」 空拍结合AI助9县市诊断交通衝突

    无人机应用发达,交通部运输研究所2021年起与民间合作,透过无人机空拍影像,分析路口交通衝突,已协助9个县市共12处易肇事地点的分析。去年起扩大应用至路段观测,今年再增列路侧范围,探讨公车进出站衝突、路外设施进出车流衝突等,评估交通安全,并协助道路管养机关诊断道路问题,研拟对策提升人车安全。

  • 通用计程车全台仅1325辆 交通部祭补助诱因 县市须纳管

    通用计程车全台仅1325辆 交通部祭补助诱因 县市须纳管

    台湾将步入超高龄社会,为加强服务身障及高龄者,交通部鼓励个人或车队投入可供轮椅族乘坐的「通用计程车」服务,推行逾10年全台仅1325辆。交通部预告修法,修改补助机制加大诱因,并强制要求各县市建立预约整合系统,纳管通用计程车,也便于民眾线上预约,未登录车辆则不予补助,新制4月1日起上路。

  • 台铁涨价过关 北高线逼近千元

    台铁涨价过关 北高线逼近千元

     交通部费率委员会21日审查台铁票价调涨方案,经2个半小时报告讨论,审议一次就通过。交通部表示,决议版本与先前台铁董事会通过版本相同,平均涨幅26.8%,最快2月底报至行政院核定。台铁补充,政院通过后需2个月调整票务系统,上路时程仍视核定状况而定。

  • 交通部通过台铁票价调涨 最快2月底前报政院核定

    交通部通过台铁票价调涨 最快2月底前报政院核定

    台铁票价冻涨30年,票价合理化方案2月初通过董事会,交通部费率委员会今下午首度召开审查会议,台铁简报加委员讨论约2个半小时。交通部表示,台铁票价调涨方案在委员会审核通过,决议版本与先前董事会通过的版本相同,平均涨幅26.8%,最快2月底会报至行政院核定,政院通过后还需2个月调整票务系统。

  • 基隆跨生活圈旅次全国最高 北台区域旅次特性曝光

    基隆跨生活圈旅次全国最高 北台区域旅次特性曝光

    交通部运输研究所长期致力国内整体运输规画系列研究,已完成北、中、南、东4大区域运输需求模式建构,协助中央、地方政府交通主管机关与相关顾问公司,研拟未来交通运输建设与政策规画。研究重要发现包括各区域的重要旅次特性参数比较、运输系统发展策略建议等。以平日旅次发生率为例,基隆市平均每单位人口每日产生的「跨生活圈旅次数」达0.49,为全台最高。

回到页首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