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4月五個主要離岸人民幣市場在渣打人民幣環球指數(RGI)計算中所佔的比率,分別為香港65.7%、新加坡9.2%、倫敦14.5%、台灣5.4%及紐約5.2%。而根據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之收發的人民幣付款價值排序,在不包含中國大陸及香港,各離岸市場所佔比重:新加坡28.4%、倫敦22.5%、美國紐約10.8%、台灣9.3%、法國巴黎5.4%。

台灣人民幣清算機制的建立時間點,僅次於香港,領先其餘亞洲、歐洲各國。而且台灣與大陸、香港的貿易量每年約有1,600餘億美元、貿易順差約有700億美元,相較於其他離岸人民幣中心,人民幣業務應有很大發展空間,但是,為何現況是如此?截至今年8月底,台灣銀行業之人民幣存款達2,952.4億元,高於新加坡、倫敦、紐約,但是為何台灣之人民幣交易、使用量,卻低於這些市場?

今年2月之前,人民幣匯率普遍存在升值預期、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以高利率吸收銀行人民幣轉存款的誘因之下,國內銀行業因而積極吸收人民幣存款。雖然台灣人民幣存款累積快速,但是人民幣跨境貿易結算與貿易融資不活躍、人民幣借款更少(176.8億),人民幣債券(寶島債,219億)與金融商品不足,回流投資管道受阻,導致台灣銀行業吸收的人民幣存款,粗估有7成轉存中國銀行台北分行,供其轉回中國大陸使用。簡單而言,台灣人民幣存款有餘,但動能大大不足。

由於各主要金融市場與亞洲各國積極推動離岸人民幣業務,相關業務競爭會越來越激烈,台灣整體之人民幣支付、交易量仍然有待提升。在面對這些競爭下,台灣如何在人民幣離岸市場佔有一席之地?

面對各國之競爭,台灣應該改變過去著重人民幣存款(存量)的態度,改採取加深人民幣動能(流量)的政策。我們建議主管機關可與人民幣需求大的企業洽談在台灣進行人民幣換匯、跨境貿易結算事宜,並讓台商龍頭廠商改以人民幣做為支付貨幣,並使台商在台灣建立跨境人民幣資金池。同時,順應中國大陸金融改革,台灣銀行業應協助台商,利用昆山34號文、上海自貿區22號文,建立多元籌集資金管道與提高集團資金的運用效率。

再者,在離岸人民幣回流的部分,台灣之1,000億RQFII額度是一項重要關鍵,在目前服務貿易協議卡關的情況下,主管機關應努力讓兩岸金融開放、RQFII額度,與服務貿易協議脫勾,以利人民幣市場發展。並且發展促進離岸人民幣回流的管道,例如:協助金融機構取得投資大陸銀行間債券市場額度、向大陸爭取將如同昆山34號文的機制(集團人民幣資金池、人民幣外人直接投資機制)擴展到其他大陸台商聚集之地、建立如同「港滬通」的機制、發展友善金融環境並促使第三方願意來台發行寶島債、推動發展更多的人民幣計價金融商品、開放持有人民幣存款的民眾直接以人民幣向第三方支付機構支付。

最後,整合主管機關與銀行業者對外推廣台灣人民幣平台業務,與其他離岸人民幣市場連結,共同擴大人民幣的「境外循環」與交易規模,並吸引境外機構在台灣開戶、進行結算,增加參與者的多元性,加深台灣離岸人民幣市場的資金動能,方可與各國競爭與持續發展。

#台灣 #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