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一家火鍋店的工作人員為顧客打包火鍋外賣。(中新社)
重慶市一家火鍋店的工作人員為顧客打包火鍋外賣。(中新社)
2月21日,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一家螺螄粉生產企業內,工人正在包裝螺螄粉。(中新社)
2月21日,廣西柳州螺螄粉產業園一家螺螄粉生產企業內,工人正在包裝螺螄粉。(中新社)

大陸、香港及台灣的新冠肺炎確診病例中,餐廳同桌吃飯是群聚傳染的途徑之一,大陸餐飲業被迫暫停實體店面營業,改為網購、零接觸外賣。而在疫情中,社交平台討論度最高的3種食物,就是武漢的熱乾麵、重慶麻辣鍋與廣西柳州的螺螄粉,均曾登上微博熱搜話題。

熱乾麵是湖北的特色早點,吃早餐在武漢被稱為「過早」,因為封城的關係,湖北武漢民眾已30天沒吃過路邊賣的熱乾麵,許多被隔離的病患及醫護人員,甚至是從各省市前來支援的醫療隊都以「疫情結束,吃碗熱乾麵」做為彼此加油打氣的象徵。

火鍋外賣 訂單超火爆

同樣因為疫情吃不到的是重慶人愛如命的麻辣鍋。日前重慶市商務委發布「零接觸」火鍋品牌的外賣電話後,該市35個火鍋品牌的72家門店「火鍋外賣」爆紅,頭3天的訂單總量超過1萬筆、總銷售額接近300萬元(人民幣,下同)、約新台幣1313萬元,緩解疫情下受到重創的火鍋餐飲行業。

為服務客人,疫情期間火鍋店家都把網上營業時間延長為24小時服務。業者表示,消費者對生鮮麻辣火鍋外賣的接受度很高,重慶市民點餐的總數量是以前線下實體店面的3倍左右,尤其凌晨和半夜的「預點單」特別多。

分揀食材 全程不接觸

為了讓顧客吃得安心,有些火鍋店家的工作人員分揀食材時,是比照防疫人員,穿全套防護裝、口罩、手套、護目鏡,有的還加了鞋底消毒、無水廚房等措施,全程不接觸食材與顧客。

若說重慶人點麻辣鍋外賣是為解饞,分別在B站與騰訊視頻上線的2部美食紀錄片《生活如沸》、《沸騰吧火鍋》則是劇挑起網友網購火鍋的欲望。

7集的《生活如沸》,每集約25至27分鐘,介紹20個地方的22種火鍋,包括高雄的酸白菜火鍋、沙茶火鍋,台中羊肉爐,以及重慶的紅油火鍋、鯽魚火鍋、滄州火鍋雞、張家界土鍋、彝族羊肉湯、澳門打邊爐、北京涮羊肉等,找尋火鍋沸騰背後最能引發情感,共鳴的瞬間。

疫情期間登上微博熱搜話題的還有廣西柳州螺螄粉。去年在國際大受歡迎的「網紅小吃」螺螄粉,2019年預包裝銷售額突破60億元;業者遵照大陸官方要求,2月10日復工,但疫情導致只有50%員工到班,米粉原料也不足,每天量產4萬袋,不到正常一半,無法充足供應市場。

想螺螄粉 眾網友敲碗

久等不到美食的網友「敲碗」抗議,「螺螄粉還不發貨」登上微博熱搜,2月20日至今,閱讀量達2.9億,引發10.4萬人次參與討論。為此,廣西柳州市魚峰區召集近200名志願者進入7家螺螄粉公廠幫忙,希望早日恢復「網紅小吃」的產能。

小靈通 火鍋

源於遠古華夏民族以水或湯導熱鍋來涮煮食物的烹調方式;商周時期進行祭祀或慶典時,會把牛、羊肉等食材放入鼎中,在底部生火煮熟後再分食,為火鍋的雛形。秦漢時期,把雞肉、豬肉等放在沸水中稍煮,稱為「濯」,馬王堆漢墓遣策有「濯雞」及「濯豚」等文字記載,和現今火鍋吃法如出一轍;三國時期,曹丕把銅鍋分為5格,名為「五熟釜」,可用不同的湯料涮煮不同的食物,與現代鴛鴦火鍋有異曲同工之妙;南北朝時期的銅爨,是重慶、湖南一帶的僚人所使用的一種銅火鍋,但直到元代火鍋才大為興盛,「生爨羊」即是現今涮羊肉的前身;清朝乾隆年間,火鍋不僅在民間盛行,也是皇帝的最愛。(廖慧娟)

#火鍋 #食材 #螺螄粉 #熱乾麵 #外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