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新總統拜登就任,新政府首個「百日行動」常是關注重點。《環球時報》引述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長吳心伯指出,未來3個月內中美關係最重要議題,是為接下來4年雙方關係規畫「大致路線圖」,「接下來100天,將是一個雙方謹慎試探、摸索和改善的過程」,也許可期待一些積極發展訊號出現。
美國卡內基國際和平研究院前副會長包道格認為,中美關係恐難在百日內有什麼實質重大突破,如宣布系列政策變更的重大聲明,但有助中美關係冷靜一下。
包道格認為,拜登對中國最優先事項,將是重建一個正常、有計畫的決策過程,並挑選有能力經驗人才填補相應職缺,並考慮當下雙邊關係複雜性,中美領導人會晤預料短期內不會發生。
包道格指出,像美國新任國務卿、國防部長等重要官員,預計將與其對應的大陸官員重啟溝通,彼此了解風格,並告知各自期待、紅線、地緣政治戰略雄心,及彼此對地緣政治行動接受的界限,這將是有價值的討論,其中也存在很大空間。
展望拜登首個百日對中政策,美雜誌《政客》引述美國國土安全部亞太區主任娜奧米.威爾遜說,一定程度信心恢復,為雙方關係定下基調,是最重要的第一步。同時在核心議題上重啟例行對話機制,將有助未來更困難的對話奠定基礎。
分析人士認為,拜登在未來數月需面臨另一挑戰,即找到最合適的對華互動「切入點」。吳心伯說,華為首席財務官孟晚舟事件的處理,有可能成為兩國互動的契機。
吳心伯認為,如果拜登優先解決孟晚舟事件,讓她返國,對改善中美氛圍非常有幫助。但他坦言,川普政府開啟的中美全面戰略競爭政策主線,會延續到拜登任上,中國不會對拜登時期的中美關係發生根本轉變抱持幻想。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