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亞國家哈薩克曾經是蘇聯面積第二大的加盟共和國,其北部、西部與俄國接壤,東南部與中國接壤,堪稱為俄羅斯和中國的「後院」。哈薩克人口以穆斯林為主,是一向穩定的威權國家,但這次示威抗議活動迅速演變成暴力,讓人大感意外,亦受到中俄的特別關注,也有聲音不免懷疑美國是否是「幕後黑手」,意圖在哈薩克搞「顏色革命」,同時藉此牽制中俄兩個戰略對手。
瓦斯飆漲是此次哈薩克抗議活動的導火線,但分析家認為這僅是一個藉口,主因應該是哈薩克社會不公和官僚階層的長期濫權,令民怨不斷積累,終至沸騰爆發。而前「萬年總統」納札爾巴耶夫的家族被指壟斷哈薩克油氣產業,許多賺錢的能源企業都由納氏幾個女婿把持,也因此成為這次示威者的箭靶。
81歲的納札爾巴耶夫曾以鐵腕統治哈薩克近30年,蘇聯解體後,哈薩克並未出現血腥內戰,也未受到極端伊斯蘭主義的影響,許多人認為納氏對此有功。至2019年3月,納札爾巴耶夫突然辭卸總統職務,但繼續擔任國家安全會議主席,遭質疑仍垂簾聽政在幕後控制政局。如今在抗議浪潮席捲全國下,納氏5日才宣布辭去國安會議主席。
哈薩克堪稱是俄國和中國「後院」,這兩大鄰國絕不樂見哈薩克持續動盪下去。哈薩克緊鄰新疆,也與中國經濟關係緊密,是最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的國家之一。中國在哈薩克擁有巨大投資,涉及能源、農業、汽車製造及高科技等眾多領域。
納札爾巴耶夫則是俄國總統普丁的親密盟友。但與俄國關係過於緊密,亦曾讓哈薩克嘗到苦果。俄國因2014年吞併烏克蘭克里米亞半島而被西方制裁後,身為產油國的哈薩克也受到波及。哈薩克北部還是主要的俄語系居民聚居區。烏克蘭危機後,一些俄國政治人物口中傳出吞併哈薩克北部的呼聲,曾引起哈薩克社會的警覺。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