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烏戰爭會有什麼結果?目前言之過早,但對弱勢防守的烏克蘭而言,已經撐了5天,靠的不是戰機、戰車、大型火炮守住的,而是反裝甲武器等小型兵器立功,從這個角度來看,國防部先前提出的整體防衛構想(ODC)不可輕言廢掉,經俄烏這幾天的實戰驗證,ODC的防衛理念,有其價值。
ODC強調的,即是小型、大量、分散、機動、精準、致命武器,才是弱勢一方防衛作戰甚至戰勝敵人的王道。俄烏戰爭發生迄今,烏克蘭的戰機、坦克等大型武器,幾乎全派不上用場,首都基輔擋下俄軍攻勢,都是靠小型武器裝備與阻絕設施。
造成俄羅斯飛機、坦克戰損的武器,大多是機動的反裝甲飛彈、火箭及人攜式防空飛彈等,而非烏克蘭的戰機及坦克。
各國捐給烏克蘭武器,都是刺針飛彈或反裝甲武器,亦是單兵或2人操作即可;連一向不對外捐贈武器的德國都要運送烏克蘭1000枚反戰車武器,及500枚地對空刺針飛彈,可見ODC作戰構想,有其可取之處。
ODC也一再強調,載台不能殺敵,彈藥才能;俄羅斯的弱點,就是戰機和坦克很多,但精準彈藥不足,戰事一拖,最後很可能後勤(彈藥存量)決定戰爭結果。
另烏克蘭面積是台灣的18倍大,俄羅斯首日發射各型飛彈,幾重創烏所有重要軍事目標設施;中共亦有這種精準打擊能力,而台灣的雷達、機場與戰機,均部署於僅烏克蘭1/18的土地上,戰略兵力如此集中,國軍承受第一擊後的戰力保存,目前設定為7成,恐過於樂觀。
ODC不可廢,不能因軍人間的恩怨或偏見,就把整個作戰概念拿掉,連名稱都廢了。此次俄烏戰爭對國軍應有啟示,當然,台海最好不要戰爭,否則就像烏克蘭一樣,幾百萬人流離失所,贏了也是輸。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