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經濟情勢:
俄烏戰事持續,金融市場關心戰事外溢的負面效應,尤其俄烏陷入戰事後出現大宗能源商品的潛在供給缺口,很明顯地推升原油、金屬、及農產品等價格,澆熄市場原本期待通膨在基期變動與疫後時期可能降溫的期待。簡言之,通膨觸頂的時間點有被推遲,且隨高通膨時間持續越久,資產價格、支出信心被影響的程度也可能越深,以美國幾個消費者信心調查數字的內涵,或是近來走平的美債殖利率曲線,都體現高物價有威脅基本面之虞。
美國聯準會(FOMC)會議登場,預期除指標利率之外,也將資產負債表工具納入考量,避免殖利率曲線加速平滑化,惟差異在於緊縮節奏的快慢與否,倘若最終政策只能流於「動態調整」,代表資金成本難測,股市也很難形成有效底部,對高本益比股票自然形成更大挑戰,此從美股四大指數中、那斯達克與費半自歷史高點至今的回落幅度來看最明顯。
短線還須留意18日還會碰到三個月一次的美股四巫日,劇烈波動恐是難以避免,且在國內,元大台灣50的成份股調整也將於18日收盤後正式生效,投資人宜慎防當日尾盤的爆量甩尾。整體來看,在國內外變數多、全球股市震盪偏弱的格局,除了保留更多現金部位、多看少做之外,短線操作的投資人,可採選股不選市、汰弱留強、短進短出等三大要點。
投資策略:
自2月24日俄烏戰爭開打以來,大盤符合一項慣性,即使市場情緒恐慌,但短線最多就是連續三個交易日下跌,後續就有機會迎來反彈,如3月4、7、8日大盤連續跳空重挫,累積下跌1,109點,之後在3月9、10日就分別大漲190點、417點,反攻力道相當強勁,而觀察3月11至15日也正好是連續三天下跌,累積跌點507點,而16日漲14點,同樣是在連三跌之後出現回穩的跡象,加上期貨昨日結算,壓盤力道有望暫時告一段落,以此來看,短線指數具備反彈契機。
同時也需留意,指數上檔壓力重重,且自從台股歷史高點18,619以來,呈現高點不過高窘境,加上大盤日、周、月KD都是死亡交叉,整體空方格局沒有改變,短線暫以盤勢有望跌深反彈觀點看待,直到台股持續交出價漲量增穩定表現,或指數越過3月10日高點17,478,化解高點不過高疑慮,才有機會走回升行情,在此之前,操作建議以短進短出因應。
投資主軸上,電子股方面,2月營收創新高公司主要分布於半導體與其他電子類股,其中上游營收年增長幅度相對亮眼,後市隨新產品陸續發表、缺料情況逐步緩解,淡季效有機會不若以往明顯,部分中長期趨勢看好標的仍應逢低進場,如網通、伺服器、或是兼具殖利率保護的PC/NB等族群。另市場對能源行業投資價值的重視,搭配國內政策內需動向,太陽能族群也可多加留意。傳產股方面,與原物料相關、同時又受惠基建需求的鋼鐵族群亦具高殖利率保護,是防禦概念下較佳選擇。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