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底開展大規模逆回購操作後,中國人民銀行4月以來的逆回購操作規模,已回到人民幣(下同)100億元的水平。截至7日止,人行在本月四個工作天均展開100億元逆回購,同期到期規模7,000億元,合計人行向市場回收資金6,600億元。

據專家分析,人行近期淨回籠動作並不意味貨幣政策走向緊縮,相反地,鑒於本土疫情爆發,經濟下行壓力之大有目共睹,人行寬鬆政策或「箭在弦上」,降準、降息等政策「子彈」隨時待發。

人行7日公告,當天以利率招標方式開展100億元逆回購,利率持平2.1%,為4月第四個工作天開展百億逆回購。當天有1,500億元逆回購到期,意即人行在公開市場淨回籠1,400億元。累計4月以來,公開市場共有7,000億元逆回購到期,投放400億元,累計淨回籠6,600億元。

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6日在國務院常務會議指出,經濟新的下行壓力加大,要高度重視和警覺新挑戰;要適時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援,加大穩健的貨幣政策實施力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還要增加支農支小再貸款,用市場化法治化辦法,促進金融機構向實體經濟合理讓利。

高盛指出,與前幾次國常會後人行立即做出反應形成對比,這次會議沒有明確提到下調存款準備金率和政策利率。但該機構認為,進一步下調政策利率和存準率可能是支撐經濟增長「一攬子計畫」的一部分,預期政策利率和存準率將分別下調10和50個基本點(BP)。

開源證券首席分析師陳曦認為,國常會重點在於「寬信用」,而非「寬貨幣」。再貸款作為一種基礎貨幣補充方式,客觀上降低了降準的可能性。他認為,4月是美國聯準會升息過程中難得的空窗期,如果4月降息仍然落空,則顯示本輪穩增長的重心並非「寬貨幣」,而是「寬信用、寬財政、鬆地產」。

此外,由於十年期美債收益率極速攀升,截至6日晚,中美利差跌破20個BP,與市場此前所共識的80BP至100BP的「舒適區間」相距甚遠,觸及歷史較低水準。業內人士認為,在中美貨幣政策分化下,中美利差縮窄仍是趨勢,倒掛亦有可能出現,但這對於全球資本配置的影響主要停留在短期情緒層面,不構成貨幣調控的明顯掣肘,人民幣匯率仍將保持穩健。

#規模 #利率 #人行 #開展 #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