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準會官員近期談話也暗示5月將升息二碼,並宣布縮表計畫,根據3月FOMC會議紀要,與會官員普遍同意每月縮表上限為600億美元公債及350億美元MBS,預計將以三個月左右的時間分階段提高縮表速度,但有一些官員認為較高的上限或甚至無上限縮表也是可行的,後續政策調整應取決於通膨情勢的變化,若通膨下滑速度不如預期,緊縮的速度可能需要更加快。

美國3月CPI年增8.5%、創1981年12月以來新高,核心CPI年增6.5%、創1982年8月以來新高,後續隨著基期價格墊高,CPI增速有望緩和,但美國3月PPI年增率仍提升至11.2%,企業依然有將成本轉嫁至下游的壓力,加上大陸封城措施的時間拉長也是通膨潛在的上行風險,因此,目前貨幣政策緊縮路徑仍缺乏轉向的契機。

整體來看,烏俄戰爭最緊張的時間應已過去,但歐美國家對俄羅斯祭出的制裁已對全球經濟留下後遺症,對俄羅斯能源的相關禁令導致能源危機的風險加劇,仍受疫情影響的供應鏈再度被擾亂,在等不到供給明顯改善的情況下,全球央行選擇以壓抑需求的方式縮小供需缺口,未來基本面的下修風險需要特別留意。根據3月製造業PMI數據,美國、歐元區、大陸、台灣等國的新訂單擴張速度皆有明顯下滑,激進升息勢必也將導致部分與利率關聯度較高的產業開始出現雜音,美國房貸與車貸利率已大幅走升,後續房市與車市銷售的變化可作為整體經濟展望的先行指標。

台股市場上周聚焦在美國通膨數據,反倒是預期4月CPI有機會走緩,給了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由2.832%回落至2.647%理由,美股也稍喘口氣。但隨美10年債殖利率再度來到2.833%高位,周五科技股再度承壓,台股下跌241點、收17,004點。時序進入4月中旬,距離5月FOMC會議還有三周時間,盤面結構轉向財報主軸。

雖然台積電第一季財報每股純益7.82元優於預期,第二季財測營收176~182億美元,毛利率56~58%,營業利益率45~47%,預估第二季每股純益將達8元以上,全年每股純益有機會上看30元以上。但受到美公債殖利率走高,新台幣走貶雙重影響,科技股仍為外資資金調節重心,預估籌碼與資金面將大於基本面因素。

美股財報方面,美股第一季財報季將於18日揭開序幕,並集中於4月25日至5月6日發佈,研究機構預估S&P 500指數企業第一季每股純益將增長13.88%、第二季年增15.08%、全年年增16.3%,本次美股財報關注焦點包含:

一、大陸封城對訂單與供應鏈影響偏向通膨還是通縮?

二、物料成本與薪資上漲是否對利潤率造成壓力?

三、資本支出全年目標是否維持? 四、股息/回購持續回饋股東還是握有現金持盈保泰?

五、強勢美元是否對公司營收造成壓力?過去經驗顯示,美股財報期間,美股平均漲幅達1.3%,將有利美股反彈機會。

籌碼面來看,外資上周期貨未平倉空單一度收斂至423口,外資避險需求降低,八大官股券商今年迄今買超逾1,600億,內外資在年線(17,382)附近對決。近期成交量持續維持低水位,台股10日與月均量分別來為2,725億元、2,941億元低量,受到動能下滑影響,台股成交量/市值比來到0.47%,已經低於近五年平均0.5%,對於高價股和權值股動能產生影響,中小型和低價股相對有表現空間。

技術面台股自18,619點高點回檔至16,764與16,808點落底,技術性反彈至17,700點近日再度回測萬七關卡,目前多空仍於年線震盪,上檔年線以上空間約400點,下檔回測壓力約600點,指數在大箱型區間整理,投資人選股可以防疫,風電,生技,車用等產業為選股方向,選擇低本益比個股進行操作。

#純益 #縮表 #升息 #美國 #美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