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全球消費性電子商品銷量下滑,半導體產業也掀起「砍單潮」。受此利空消息影響,大陸多家半導體企業2022年以來股價一路下滑,甚至還有不少個股股價出現腰斬。展望下半年,產能過剩仍是影響半導體業的主因,短線陰霾未散。

證券時報報導,2022年以來,受智慧型手機、PC、電視機、藍牙耳機、汽車等終端產品銷量下滑的背景下,已影響中上游廠商出現砍單潮,直接影響2022年半導體出貨量。根據世界半導體協會(WSTS)近日公布的數據顯示,全球半導體市場增速正在放緩,預計2022年增速較上一年下降10個百分點,2023年降至個位數,僅5%左右,為近十年第四低。

大陸半導體企業自也無法倖免。報導稱,據統計,2022年截至6月10日,申萬半導體指數已回檔近30%。從個股來看,高達三成以上個股跑輸半導體指數,如國科微、晶豐明源、匯頂科技、韋爾股份等企業股價更是幾乎腰斬。

除了投資半導體業的股民慘遭套牢,投資相關基金的投資人同樣不好過。2022年以來,半導體主題ETF虧損幅度全部超過20%(不包含2022年成立的新基金),國泰CES半導體晶片ETF、廣發國證半導體晶片ET虧損幅度最大,均超過26.5%,讓投資人欲哭無淚。

值得注意的是,機構分析這波低迷走勢還未告終。2020年疫情爆發、缺晶片席捲全球半導體產業,刺激多國趕緊新增產線。國際半導體工業協會日前表示,2020年到2024年間,將新增25條8英寸晶圓生產線。供給增加的同時,終端需求卻出現萎縮,形成供過於求的情況。

報導引述資訊行業專家項立剛表示,預估2023年世界晶片將出現嚴重的供過於求;2024年、2025年將會是產能高峰,屆時需求若未如預期繼續高速成長,則代表產能將嚴重過剩。

加上大陸目前的半導體產業主要集中在中低端,掌握半導體核心命脈的公司數量相對較少,產能過剩將進一步加劇半導體企業經營壓力,短線利空陰霾未散。

#終端 #投資 #半導體產業 #砍單 #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