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晚間美國5月消費者物價指數(CPI)比去年同期勁增8.6%,創1981年以來高點,排除糧食和能源成本的5月核心CPI年增率也高達6%,兩者分別高於市場預期的8.3%與5.9%,凸顯通膨進一步加速升溫,物價壓力威脅美國經濟成長,四大股票指數齊挫,債市殖利率曲線倒掛。
同時,美國6月密西根大學消費者信心指數報50.2,創下歷史新低,不及預期的58,也遠低於前值58.4。消費者強烈擔心通膨持續侵蝕收入,雖然迄今為止消費者支出保持強勁,但普遍惡化的情緒可能導致支出減弱,進而減緩經濟成長。
世銀已警告全球可能陷入「停滯性通膨」風險,將今年全球GDP估值下修至2.9%(1月估4.1%)、OECD則跟進調降至3%(前估4.5%)。為抑制通膨,拜登除豁免東南亞的太陽能電池關稅外,財長葉倫亦證實,美國正評估取消對中國產品加徵關稅的可能。
雖然5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全球食品價格降至157.4點,為連續兩個月下滑,然而油價還是推升通膨的主因,OPEC+提高7~8月增產幅度至每日64.8萬桶,希望略有助全球通膨趨緩。
操作策略:
本周重點數據:6月14日OPEC月報、15日IEA月報及美國5月零售銷售月率、16日Fed及英央利率決議、17日央利率決議,尤其下半周各國央行宣布貨幣政策。此時市場重燃7月加息三碼的預期,需特別留意。
上海解封後,補貼政策頻頻出籠,中國亦宣布「新能源車下鄉」計畫,估計將刺激80萬輛汽車銷量,加上各地陸續復工復產,助攻電動車及汽車零件供應鏈。
此外,晶圓代工產能轉至車用、工控、5G等產品,接續Q3~Q4電子及消費旺季,為下半年景氣支撐。
近期各國解封及開放觀光,台灣亦推出多項振興方案,對觀光、旅行社、航空股相對有益,唯短期股價已衝高,建議回檔後觀察投資價值。
另面板報價,以及PC/NB出貨量皆被國際機構調降,基本面未回穩前宜先觀望。
以目前局勢觀察,台股在季線下頗有以盤代跌的態勢,尤其是本周聯準會決議即將來臨,市場觀望趨濃,日成交量縮至兩千億附近,但對多方有利的是先前上漲缺口16,266未回補,代表多頭火種並未熄滅。
另周KD仍呈黃金交叉,外資上周在期貨也以多單布局為主,因此操作保持低接且輕倉,回調近月線會是較好的買點。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