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月之後,台灣製造業PMI開始下跌,且連跌四個月及至5月的53.5;非製造業NMI則在4月本土疫情擴大後,5月出現直線下墜至45.1,分別呈現最慢擴張、最快緊縮的不利態樣,5月PMI、NMI來到近兩年新低。在該數據發布之後的6月期間,全球央行行動一致祭出升息對策,調升幅度多是意外的高,通膨怪獸卻依舊站上風,強勢美元亦繼續碾壓所有非美貨幣,美股、台股大盤抑或大跌、抑或震盪,堪稱市場上「最難熬的六月」。
6月的難熬,有俄烏戰爭遲未結束,全球通膨壓力有增無減,國際經濟陷入泥淖,世界銀行、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均宣布調降2022年全球經濟成長預估,世銀還警告全球面臨停滯性通膨的風險增加。高通膨從大宗商品市場傳導到終端民生消費市場,消費物價大漲三成左右,排擠民眾對耐久材及非日常用品的購買能力。
但6月仍有些好消息,大陸封控措施解除部分管制,製造供應端全力投入趕工,以出口為主的台灣製造業,晶圓代工與封測需求依舊暢旺,去年來一直塞車的訂單開始有去化的機會。中旬國際原油價格顯著下滑,布蘭特油期價格從每桶121美元,不到兩周時間來到110美元,小麥、黃豆國際報價也呈現有感下跌,若持續價緩、從上游往下傳導,高通膨壓力有望不再續飆。
台灣PMI調研團隊發現,愈接近客戶端的消費性電子產品,需求持續下滑,供應鏈接連啟動庫存與訂單調整,反映了資通訊產業PMI走向兩極。而台灣NMI,6月至今疫情跨過高峰,民眾出遊、聚餐意願提升,「與病毒共存」的消費常態漸確立,政府持續鬆綁邊境管制,商務、旅遊活動趨於熱絡,零售業與餐旅業張臂迎接暑假旺季的到來,6月NMI有望翻脫谷底、有力上揚。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