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財政部的一份資料顯示,國內20等分的所得差距倍數已達近149倍的歷史新高,且在蔡政府執政後快速拉高。這是蔡政府搞利於富人的稅改與疫情共同作用的結果。
根據財政部公布的2020年綜所稅申報資料顯示,如果把報稅資料依照所得高低分為20等分,所得最高組的平均所得是所得最低組平均所得的近149倍。這個數字遠遠高於前一年的130倍,其增加之快速讓人咋舌。
而原因是當年爆發新冠疫情,許多勞工、自營者業績大跌甚至歸零,偏偏受衝擊最嚴重的是薪資原本就較低的服務業部門,薪資與所得高的出口製造業、特別是科技產業,反而是業績大爆發,結果就是所得差距馬上被大幅拉大。
如果進一步拉長時間來看,2016年蔡政府上台後,20等分的所得差距倍數就持續增加,從2016年的104倍,隔年增加為111倍,2018年再上揚為122倍,2019年來到了130倍,最新的資料更跳躍到近149倍。
在疫情前的所得差距倍數擴大,很明顯是與蔡政府的稅改有關;這個稅改主軸在降低股利所得稅率,而從所得資料可看出,所得越高的富人,來自股利與其他資本利得的所得比重越高。
表面上全民都有減稅,但大部分庶民得到的只是扣繳額提高的「清湯」,只有區區數千元,但富人得到來自股利所得稅率降低的減稅利益,卻往往是數十、上百萬計,最後當然是讓所得差距拉大。
下次再聽到蔡政府以稅改為政績,或炫耀疫情中台灣的經濟成長表現時,不妨看看所得差距擴大的數字吧!這是一個有缺陷與問題的不平衡成長,不值得誇口。
發表意見
中時新聞網對留言系統使用者發布的文字、圖片或檔案保有片面修改或移除的權利。當使用者使用本網站留言服務時,表示已詳細閱讀並完全了解,且同意配合下述規定:
違反上述規定者,中時新聞網有權刪除留言,或者直接封鎖帳號!請使用者在發言前,務必先閱讀留言板規則,謝謝配合。